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70节

作者:半包软白沙
铁链还没打造完,这位爷又开始要他大肆收集棉被稻草,好在眼下天气渐热,棉被已经用不上了,收集起来,并不是太难,问题是,这些东西,和即将到来的清人攻城有什么关系,难道到时候,这些凶神恶煞的强盗骑着马拿着刀枪过来,一人发给他们一床棉被一束稻草就可以将他们打发走的吗?
“已经收集了七八仓库了,棉被,丝被都有一些,大人,您能不能告诉我,收集这些东西又什么用!?”虽然心怀疑惑,但是池长青还是一丝不苟的去执行了余风的意思,眼下已经不是能不能保住权势富贵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身家性命的事情,既然是和守城有关系的,他绝对不会打半点折扣。
余风含笑摇摇头,他倒不是不想满足池长青的好奇心,只是有些东西,提早泄露出来,就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
他清楚的记得,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中,这两种武器曾经被大量的使用过,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目,一个叫铁锁横江,一个叫万人敌。
铁锁横江,就是将烧红的铁链,在敌军攻城的时候,朝着城头下扔过去,这玩意是威力可比传统的守城工具什么沸油,什么夜香毒水,要强的多了,那些玩意,不过是点杀伤,而这铁锁横江,已经上升到了线杀伤,眼下又到了五月,士兵们都不会穿的太厚实,多半都换上了单裳,穿着单薄的士兵们面对着烧的通红的铁链这样的大杀器,简直就是擦着就死,挨着就亡啊。
至于棉被,自然就是用来制作万人敌的材料了,在后世的历史中,这可是燃烧瓶的始祖,棉被上铺上稻草,再裹以火药在其中,点燃了扔到城下,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就开始剧烈燃烧,开始四处飘散,漂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只要沾上,就会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滚,也毫无作用,这已经不是线杀伤了,而是实打实的面杀伤,四处杀伤。这种武器,在野战中或许毫无用处,但是,在守城战中,却是一等一的利器。
只可惜,这种战法,在宁远之战的时候,明军就已经用过,也不知道鞑子们还是不是记忆犹新,不过此刻,余风倒是希望鞑子们,能够好了伤疤忘了疼,也许,在朝鲜的某个城池里,看到他们曾经熟悉的防御武器,他们也有几分亲切的感觉吧。
第二百一十九章 城头观兵 大战在即
带兵出现在平壤外围的,是大清睿亲王多尔衮。
这个人物,余风是很熟悉的,拜后世那些铺天盖地的清宫电视剧所赐,这位仁兄的生平,那是连街头巷尾的大妈大婶都能念叨几句,什么当初努尔哈赤本来就传汗位给他的,结果皇太极使坏,干掉了他妈,顺带抢走了他的汗位,再又什么他和后宫那位孝庄太后两人暗度陈仓啥的……总之,有宫廷争斗,有风流韵事,他的事迹极大的丰富了后世天朝百姓的业余生活。但是不管怎么传说,怎么粉饰,都不难可以从这些玩意中得出一个结论,在清初,这个家伙,实在是一个很牛逼的人物。
努尔哈赤撒手人寰的时候,后金有四大贝勒,四小贝勒,这四大贝勒,指的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而四小贝勒,则是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
近十年过去了,四大贝勒里,皇太极成了大清皇帝,其他的那些贝勒,该加官的加官,该进爵的进爵,几乎一个个都成了大清的顶国柱石。这些人中,随便哪一个拉到什么地方,绝对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但是,多尔衮例外。
这个例外,不是说他的能力,后世人都知道,这位老兄能力手段,那都是不差的,问题在于,努尔哈赤撒手人寰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屁孩子,即便是皇太极如今已经当政十年,他也不过是二十出头,在他头顶上又有那么多牛逼的人物,他想光芒万丈一下,也找不到机会。
可以这么说,皇太极基本上是拿他当做大清的储备干部用的,眼下能够独领一军,攻略朝鲜,那是皇太极根本没有拿这朝鲜当一回事,就当给给多尔衮练手了,毕竟多尔衮以后还是要大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早就憋足了力气,决定非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皇太极,以证明他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而且,他已经到了毕业的时候了,下次要是有什么大活,也可以算上他一份了。
在朝鲜腹地纵横驰骋,他的确找到了感觉,他心里都有些埋怨当今的皇上了,有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早点打下来,却一直和他们虚与委蛇,玩一些邦交的把戏。你都看看这是一些什么兵,野战,一触即溃,咱们的骑兵还没到跟前,对方就乱了阵脚,跑得满山满谷都是;攻城,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帮穷的要死的朝鲜人,连大炮都没有,就靠几只连皮甲都打不穿的火枪,他们能守住城池吗?
所有,一路攻城拔寨,多尔衮简直是未有一挫,即便是偶尔遇见个把硬骨头,据城不降的,也不过是稍微耽误了他一下时间,整整队形,大家该爬云梯的爬云梯,该钻地洞的钻地洞,完事了吆喝一声,铺天盖地的兵丁就冲了进去了。
当然,对于这种抵抗,多尔衮觉得此风不可长,他可没有代善那么慈悲,杀起人来,他没有什么手软,他也不觉得有什么理由值得他手软的,凡是抵抗的城池,他是毫不犹疑的下达了屠城的命令,无论军民,净皆屠戮一空。
屠城的效果很明显,在他屠灭掉了第二座不自量力企图阻挡他大军的脚步的城池后,他的大军再次南下,基本上就遇不到什么有组织的抵抗了,如果非要用四个字来形容他的对手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望风而逃!”
前面就是平壤,据说也是朝鲜一等一的大城池了,城中居民二十余万,城高墙深的。不过,多尔衮并不担心,这些天的战斗,让他信心十足,也许,到时候,嗯,他抵达平壤城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座所有的兵丁全部跑完了的一座不设防的城池,这也是有可能的不是?
但是,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在他距离平壤城五十来里的地方设下大营的当天,就有五十余名侦骑没有能及时返回,以他的经验,这些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返回的侦骑,怕是再也回不来了。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第二天的侦骑再度出去,就发现了他们同袍的尸首———没有了首级的尸首,同时,第二天出去的人,依然有那么十几二十人,再也没有回来。
多尔衮警惕起来,以他对大清八旗精兵的自负,他不认为对方是在人数相差无几的情况,对方能将他的侦骑留了下来。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的侦骑落入了对方的陷阱,而且从这些送回来的尸首看来,他们大多都是被火枪杀死的,身上有着刀斧弓箭的致命伤的,那是极少。
这朝鲜兵不是都是擅长使用那些没多大用处的火枪的吗?多尔衮的直觉告诉他,平壤附近,一定是有这一支朝鲜精兵在等着他,而且,这支军兵,一定还是朝鲜军兵中的强兵,也许是从朝鲜都城中紧急调援过来的也说不一定。不过,在判定除对方的实力来路后,多尔衮却是心头感到一阵兴奋,打了这么久,终于有一个像样的对手了,不过这样也好,毕其功于一役,也省的这些家伙到处乱窜,收拾起来麻烦之极。
一改前些日子的轻狂冒进,多尔衮开始收拢兵力,极其谨慎的将自己的大营往前移动,一天,两天……直到第五天上头,他才抵达平壤城下,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站在山包上,远远的看见平壤城高大的城墙了。
他站在山包上打量着这座雄城的时候,余风也正站在城楼上,打量着他,唯一不同的是,在余风的手里,多了一副单筒的“千里镜”,而这种高科技的玩意,对于多尔衮来说,显然是有些奢侈了。
余风对着对方的营盘慢慢的打量了一番,顺手将手里的千里镜递给了身边的陈敏之,此刻站在城头的余风,颇有一番主公的架势了,至少,身边看起来,文臣武将都不差了的,虽然这武将里面,未免有几个朝鲜武将是来凑数的。
“是多尔衮,努尔哈赤的儿子,贼酋皇太极的弟弟!”陈敏之顺着余风指的方向,举起千里镜看了过去,对方的旗号很好分辨,这一点他能够确定,唯一不能确定的,在那些花花绿绿的旗帜下,站着的一帮鞑子将领中,哪一个才是多尔衮。
“哼!”余风嘴里哼了一声,心里却是恶意的想到,要是这多尔衮就此折到了自己的手里,那他那多姿多彩的下半生,既不是就没了,那对于后世的那些清宫戏的导演,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兵法有云,这攻守之战,至少也得五则围之,我平壤如今不下两万之众,这多尔衮就带着这么点人,想取我平壤,也未必太小看我了吧!”
城头上的气氛有些紧张,余风有意打破这种气氛,有些轻蔑的说道。为帅者,最怕军心不稳,士气浮动,若是没开打就一个个畏敌如虎,这仗也就没法打下去了。
“我观这群鞑子的旗号,纷乱不一,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诸位大可安心,我平壤城兵精粮足,这等跳梁小丑,不来则可,若是来了,其下场必定是铩羽而归。”
余风有些遗憾,偌大的平壤,居然防御还不如新城,除了城墙高一点,结实一点,护城河宽一点,居然连门大炮也没有,不过,他刚刚用千里镜也仔细的在对方的营盘里搜索了一下,似乎也没有看到对方有炮营的样子,估计没有大炮,也知道这城里没有大炮,才把这营盘扎得离城墙如此之近吧。
“崔大人,你看,那个是贵国的军士吗?”陈敏之盯着一处看了半天,将手里的千里镜递给崔阳浩。崔阳浩看了余风一眼,接过千里镜朝着陈敏之指的方向看去,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是一些败类!”崔阳浩呐呐的说道:“一定是宁安道的溃兵,被他们收拢了,掉转枪口来对付我们的!”
“鞑子本来就有利箭劲弩,眼下又多了这样一营火枪兵,大人,不可轻视啊!”陈敏之微微有些皱眉的对余风说道,风字营的火器如何厉害,他是知道的,要是对方也有这般的火器,对于城头的守军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了。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余风摆摆手,风轻云淡的说道:“鞑子骑射再厉害,也不可能骑着马来攻城的,还不是要依靠这些步卒,大伙划分的地段,可是都清楚了,我再次重申下我的将令,哪一段城墙出了问题,被鞑子突进来了,守将战死了,那就不用说了,不然的话,你就自己割了脑袋吧!”
众将凛然拱手:“谨遵大人号令!”
“我率三千人,居中策应,哪里吃紧了,我会出现在哪里,诸君富贵与否,家小安危,皆在此役一战!”余风森然说道:“若有不遵号令者,杀!临阵畏敌者,杀!乱我军心者!杀!”
第二百二十章 百姓填河 箭雨无情
多尔衮在等,等面前这座城池的守军自乱阵脚,等他的军兵砍伐木料打造的攻城器械能够连夜打出来。
对于前一点,他注定是要失望了的,城头上的守军旌旗招展,严阵以待,可没有任何乱了阵脚的架势,就是光凭着这一点,多尔衮就不吝给对方一句“朝鲜精兵”的赞誉。
但是对于后一点,却是没有人敢让他失望。让他失望了,他可是会杀人的,城里的人暂时杀不到,难道几个办事拖沓,视他的命令为无物的几个手下,他也杀不到了吗?
不足十二个时辰,十座高大的云梯就出现了他的面前。
在这十二个时辰里,多尔衮也没有闲着,平壤附近,来不及躲进平壤城或者说不愿意躲进平壤城的百姓,被他驱赶到了一起,对于那宽阔的护城河,多尔衮并不打算用自己的兵丁的性命去填,在云梯抵达城墙脚下之前,这些朝鲜百姓,无疑是对付这护城河最好的武器。
五月初十,平壤之战拉开了帷幕。
城头上的守兵,是今天早上替换上来的,连夜的巡守,让晚上当值的士兵们疲惫不堪,吃过早饭以后,他们一个个就躺在城下简易的营地里呼呼大睡去了。新走上城头的这些个士兵,可没有疲惫这么一说,实际上,昨天晚上没有动静,大多数人都知道,恶战很有可能是在今天白天开始,这个白天,将是一个非常难熬的白天。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