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342节

作者:半包软白沙
而且,他也是存了和李自成一较高下的意思,东边的官兵的援兵出现,毫无疑问,是为了开封府而来,而他的兵力,大都在这开封的东北两面,西边和南边,那是李自成的人马,这世界上的东西,就怕是货比货,若是他在击溃官兵这一仗上,打得比李自成的兵马出色,那他毫无疑问,会成为此刻开封之战最闪亮的一点。
开封城指日可取,这个他没有半点的怀疑,凭着他手下精锐尽出,就算没有李自成的兵马在里面搀和,他也有着足够的信心,城里的陈永福手下那几千兵丁,又不是天兵天将,就算他用人名去换,也能将他手下的兵丁磨干净,这个时候,全歼援军的意义,比起直接攻打开封,就显得更大了。
如果城里知道援军尽没的消息,他们又还能支持多久呢?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两厢兵马一碰撞,他就发现,自己的判断,可能出现了偏差。不,不是出现了偏差,而是根本错误了,他不用该如此挥霍手中的兵力。
余风的战阵,从一开始,始终就保持着优势的,不间断的火力输出,而他新近建立的炮队,更是在这种人员密集的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乎没一枚炮弹下去,就能在密集的人群中,犁地一样的犁开一条血沟,带走几十条人命,而余风以前甚为依赖的一窝蜂,在发射了两轮后,根本就跟不上战争的节奏,这种羽箭,伤人倒是伤的不少,但是要像像大炮一样,直接一击毙命,却是力有未逮了。对那些流民军来说,身上挂着几只箭去厮杀,根本就不算个事情。
战争不是一边倒,至少,刚刚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凸显在最前的余风的一个千人方阵,在流民军不要命的冲锋中,在战局一开始的时候,就被淹没在流民军的大潮中,尽管有左右两翼拼命的策应,这个千人队又死命的抵抗,但是,在余风的第二梯队推上来的时候,这个方阵的火铳兵,撤下来的,不过三成,而钩枪手和刀盾手,几乎是阵亡殆尽。
罗汝才的大军,在付出了五六千人的代价之后,终于打残了余风的一个千人队,这还是他有眼光,下令放弃两翼,全力突击正面才有的战果。这样的战果,不仅没有让他放心,反而,令他更是感到胆寒了。因为,这样一个方阵,对于官兵的兵马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就是这样,他也啃得这样吃力,而且,这一次冲锋,他所有的决死的人马,都几乎消耗殆尽,要指望其他的流民像刚才这样玩命的冲杀,那他是不要指望了,若是他强行下令,只怕官兵还没有乱,自己这边就要出大问题。
他还在考虑下一步的战略,但是,余风却是没有给他多少时间,第一梯队两个几乎完整的千人方阵,和第二梯队的三个方阵,成品字形,开始朝着他们的本阵突击了,而侧翼,大量游骑也出现了,这分明是摆出一股决战的架势。
而且,官兵明显的学乖了,他们不再托大,而是保持着严密的阵形,和他的人马保持距离,有条不紊的用火炮和火铳收割着他的手下。他只能一点一点的用自己的人马,去阻拦官兵的脚步,当然,骑队是他的老底子,他是绝对不会用的,就算这些步卒炮灰全部打光,他凭着自己的骑队,一两个月,又能拉出这么多的人马来。
他的选择非常的正确,实际上,他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就在他的面前,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在全军崩溃的时候,他果断的带着自己的这只骑队迅速的脱离战场,有了战场上成千上万的败卒的阻拦,官兵的骑兵,也一时半会追不上他。
崇祯十三年二月,罗汝才十余万兵马和官兵大战于集庆,官兵大胜,罗汝才率三千轻骑遁走。
二月底,流民军内讧,闯王李自成设宴款待罗汝才,席间杀之,罗汝才部悉数并入李闯部。
三月,余风新军抵达开封附近,于黄河渡口,于李自成一部大战,李自成军溃败。此时朝廷援救开封各路援兵已经逐渐逼近,李自成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开封,回师洛阳,开封之危顿解。
五月,奉朝廷旨意,余风留五千兵马,驻防天津,其余所有人马,均经海路返回朝鲜。五月底,朝鲜李琮发布诏令,册封余风为大将军,总督朝鲜军务。与此同时,大明朝廷亦加封余风为镇远将军,朝鲜总兵官,加兵部侍郎衔,给予他独断专机之权。余风无论是法理上,还是实质上,成了名符其实的朝鲜王。
十四年秋,大清再度南下牧马,朝鲜镇远将军,奉大明皇帝圣旨,挥师攻伐大清,大清朝廷,迅速调集大军,意图一举击败朝鲜镇远将军所属军马。然而此时镇远将军手下兵马,已过十万,战将如云,此刻精锐净出,顿时让大清国国本动摇。
接连十三战,战战报捷,大清不得不紧急将进关的兵马急速召回。然而,此刻大明上下,已经达成共识,竟欲与镇远将军遥想呼应,一绝这数十年之北患。国内各处平定李自成的兵马,远远不断的调往宣府,大同,蓟,辽,更是在山海关陈设重兵,堵住了鞑子北归之路。
这样的结果,就是镇远将军一直兵临盛京城下,都没有在遇到大清的主力的有效阻击。大清朝廷在皇太极的不甘之下,远遁漠北,一时之间,貌似强大的大清国,从此分崩析离。
国内阻击鞑子回归的大明官兵,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为了全歼这一股实力强劲走路无路的鞑子,大明的军力,几乎伤亡了五成以上,但是尽管如此,当最后一个鞑子授首的时候,仍然是举国欢庆,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的威望,一时达到了顶峰。
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到大明仍然处于高兴从此以后,再无北患的欢乐气氛的时候,李自成麾下聚集了百万之众,开国称帝,国号大顺。并自洛阳起兵,开始东征。
此刻大明朝精锐损失得七七八八,各府各县一片空虚。大顺军所到之处,望者披靡。不过数月,几乎就取了半壁河山。大明一时竟有社稷将倾的气象。
无可奈何之下,大明又打起了镇远将军的主意。镇远将军和大明的关系,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一个不清楚的,这镇远将军,虽然看起来听从朝廷调遣,但是,那也是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货色,而此刻他麾下精兵强将无数,早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若是想凭着一纸圣旨,便让他率军入关,那恐怕不太现实。
出兵打鞑子,那是有着看得见的好处的,说是奉大明皇帝圣旨讨伐大清,这不过是一个顺手人情罢了。但是,这厮已经是朝鲜总兵官了,还要给他什么好处,才能说得动他出兵呢,难道封王?
对,就是封王,虽然崇祯朝,一个异姓王都没有出,但是,这个例子,今天就要从余风身上开了,若是那李闯进了京师,这大明朝都不在了,这王不王的还有什么用,若是这样一个爵位,能换得来十万精锐,傻子才不换呢。
崇祯和他的朝臣不是傻子。
十五年春,余风封王爵,爵名开平王。封爵旨意上清楚的表示,如今余风所占领的地盘,如今全是他的封地,所谓开平王,意为开拓平定之意,开自然是开疆拓土,平自然是平定宵小。余风欣然受之。半月后,十万大军,奉旨自山海关入关平贼。
朝廷一边加紧操练新军,一边密切注视着开平王军和李闯军的博弈。毕竟是千军万马刀山血海厮杀出来的强军,余风的军队,从一登场,就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李自成的军力,比起鞑子来,那是远远不如,不过,他身在麾下人数众多,从十五年打到十六年,期间余风余风还去湖南四川转了一圈,将跟在李自成身后摇旗呐喊的张献忠随手收拾了。
十七年春,李自成最后的一股人马,在湖南石门,被余风的兵马紧紧包围,李自成绝望之际,挥剑自刎,一代枭雄,终成了一钵黄土。
余风班师回朝,天下大定。
十七年秋,崇祯禅位于余风,余风登基,定国号“华”!
【全书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