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72节

作者:府天
此时此刻,向太后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心底既有欣慰也有苦恼。左思右想,她最终无力地挥挥手道:“罢了,既然官家已经有这样的决断,我就不插手了,一切任由官家自己作主便是!”
元符三年五月初八,蔡王府武官,三班借职邓铎因语言指斥送大理寺,蔡王赵似上表待罪。赵佶大怒之下,命开封府推官吴师礼主持审问,并下令将蔡王赵似禁足于府中。与此同时,殿前司以追捕西夏奸细为名,在连续三日的全城大索中,一共逮捕可疑奸细十二人,当场格毙持械凶徒数十人,并在临近蔡王府的酒馆内起获大量刀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一边是江公望等大臣上书,以证据不足为由,要求只惩治邓铎一人而不追究蔡王;另一边则是始终抱着戒用兵观念的韩忠彦接连上书,以不给西夏理由轻启边衅为由,要求彻查所谓西夏奸细来历。两边附和的朝中官员都相当不少,这让赵佶极为恼怒。
“证据不足?若是证据充足,恐怕朕就不会站在这里了!”赵佶指着案头那堆起老高的奏折,眼睛却瞟着底下低头不语的姚麟,“姚卿家,以你追捕这些人的经过来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他国奸细?”
姚麟见皇帝并不是向自己问计,顿时大大松了一口气。“启禀圣上,这些人极为骁勇,一旦为禁军发现踪迹,往往是不惜同归于尽。因此,虽然臣下令要留下活口,基本上拿到的也是重伤将死的人,而且无一肯开口招供。照此看来,这些人是死士的可能性很大,但究竟是否他国奸细,臣不敢妄下断言。”
“这些年边衅不断,若没有辽国或是西夏奸细混入我大宋,朕反倒要觉得奇怪了!”赵佶面色稍霁,举手示意姚麟坐下,“朕听说当初攻河州时,姚卿家与令兄同在军中,不幸中箭伤骨,之后非但不下战场,反而用强弩起出箭簇,继续谈笑杀敌,可有此事?”
一听皇帝提起当年旧事,姚麟立刻霍地站了起来,心中极为激动。“这是多年前的旧事,想不到竟会传到圣上耳中,臣实在是惭愧。其实当年奋而忘死的将士不计其数,臣的这点小事着实微不足道。”
“想当初,姚卿家与令兄并称二姚,纵横西北威名远扬,如今,朕便想问一句,倘若朕还要用兵西北,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佶突然词锋一转,犀利至极地问道。
“圣上!”姚麟闻言大惊,要知道,他在汴京为官日久,渐渐清楚了那些文官的思维方式。对于朝中宰辅来说,无论边关打了胜仗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库是否殷实,重要的是朝廷将拿出多少钱粮来犒赏三军,要拿出多少抚恤来慰问阵亡的将士家人。因此,日久天长下来,他也逐渐消磨了往昔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守成也就完了,谁料到竟从小皇帝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话。
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姚麟翻身跪倒在地,声若洪钟地答道:“若是圣上真有此意,臣愿为马前卒!哪怕到时已经拉不得弓骑不得马,只要姚家尚有子弟,也必定让他们在军中报效!”
“好!”赵佶心怀大畅,重重点了点头,“姚卿家这句话朕记住了!此次你无需顾虑,无论涉及到谁,你尽管查办!泱泱大国若是连这点胆气都没有,岂不是教别人笑话?你尽管放手去做,不用管那些御史的弹劾!”
“微臣谨遵圣谕!”姚麟大喜过望,行了礼之后便匆匆离去。出了大内禁中,他正好遇上了进宫的高俅,连忙含笑打了个招呼。
经过之前的一役,高俅对于姚麟的为人也有了深刻了解,更不会放过姚氏这个将门世家,因此自然不敢怠慢,笑吟吟地攀谈了几句,这才在内侍导引下进了宫。话说回来,赵佶那一道将邓铎下狱并禁足蔡王的诏令就是他下的,眼看群臣并无一人诘问其中文采,他这个新任中书舍人也就渐渐放下了心,自然一心一意地考虑起善后工作来。
“除恶务尽,这句话确实一点都不错,伯章,你还真是说到朕的心坎上去了!”赵佶听了高俅的鼓动,不由连连点头,满腔的怒火正好有了倾泻点。“章惇梁从政当初就党附蔡王,如今若再不借机惩治,恐怕也会养成心腹大患。”
“梁从政如今不在汴京,暂时不足为患。而章惇为相多年,党羽众多,圣上既然已经贬斥了安惇蔡卞,也应该轮到他了。”高俅虽然把话说得大义凛然,但要究其根本,其实仍旧对当年章惇陷害自己的旧事耿耿于怀。“章惇此次为山陵使,听说他多有怨望之词,御史台的弹劾似乎已经不少了。”
“唔,既然动不得赵似,那便拿章惇开刀好了!”赵佶冷笑一声,显然打定了主意,“曾布是个最领颜色的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定会挑唆御史出来弹劾,待到那时,朕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罢去章惇官职!这一天,朕已经等很久了!”
听到御史两个字,不知怎的,高俅总有一股不太舒服的情绪。尽管赵佶自登基以来召回了不少敢于直言的谏官,比如说江公望邹浩傅楫等人都在其中,但同样也有不少人为宰臣笼络,成为大员的传声筒。而自己资历极浅,一旦为地方官,在朝中没有一个有力的发言平台是不行的。很快,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宗泽身上,只是寻思着该如何开口。
“伯章,虽然如今殿中台谏官已经不少,但朕总觉得还是有人不称职。另外,有些人虽然忠贞可靠,却太过迂腐不懂变通,那些奏折写得死硬十分,着实令人头痛。”事有凑巧,赵佶本来也对那些事事都要讽谏的谏官有些不满,此时无可无不可地道,“伯章你知道朕的脾气,不妨看看有什么好的人选,也好牵制一下那些太过敢言的家伙。”
有了这句话,高俅回府的时候立刻找来了宗汉。待到他说明想要建议召宗泽回京任谏官时,宗汉不由得目瞪口呆,良久才迸出一句话:“东主,你可是将要大用了?”
高俅倒是对宗汉的惊讶有些不解:“不过推荐一个谏官而已,怎么牵扯到我是否要大用上头了?”
“东主,你必须知道,我大宋的祖制向来是台谏官由圣上亲自任命,无论宰执还是枢密院都不得过问。而有权推荐谏官的就只有宰臣、执政和诸阁学士而已,谏官感恩之余,有时就会稍稍偏向于这些推荐自己的人。如今圣上竟要你推荐言官,岂不是要大用你的标志?”
晕……高俅的第一反应就这一个字,能够从一句话里推敲出这样的事实,这也只有宗汉这样土生土长的人才能办到。在他自己看来,登基才半年不到的赵佶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远见卓识,就现在而言,赵佶更多的是凭本能,而不是站在一个皇帝的高度来处理每一件事。没有受过储君教育的赵佶,终究在这种小事上稍逊一筹。
“你别想那么多了,总而言之,先给汝霖写信探探他的口风,台谏虽然不是什么高品官员,但在朝堂上至关重要,我不会贸然行事。”他沉思片刻便说出了最关键的话,“你先和他打听一下龙游的情况,然后试探一下他现在的作风,如今朝中党派林立,他若是仍然像当年考进士时那样莽撞,那他还是当他的龙游县令好了!报国固然是一个大臣应该考虑的事,但如今的时节,在报国的同时如何注重策略,如何在朝堂中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十八章 各奔前程
“可恶!”
萧芷因狠狠一拳打在门框上,不慎手心被一颗钉子狠狠地划裂了开来,一时间鲜血淋漓。见此情景,左右随从立刻手忙脚乱地冲了上来,好容易才止住了血。
“大王,此间事再难有所进益,不如早些回国吧!”护卫耶律达跟随了这个主子多年,深知其高傲自负的秉性,此时却不得不开口相劝。“如今皇上年事已高,很可能捱不过今年。燕王正在用人之际,大王又深得信任,此时回去定能够执掌权柄。到时候大权在握,要报复只在顷刻之间,又何必急于一时?”
“哼!”萧芷因重重冷哼了一声,心底却极不甘心。他自忖此次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竟会一败涂地。依照他先前的策略,送给蔡王赵似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延时发作的毒药,而是入口即死的穿肠剧毒,而由于分量的缘故,赵似根本没有时间去试验真假。只要大宋皇帝在蔡王府内一命呜呼,自己聚集起来的精锐人马便能在汴京之中大肆捣乱,当然,若是能顺利截杀两宫则更佳。只要宋室一乱,辽国便能乘虚而入,谁知这一切转眼就化为泡影。
“那些本王派出去造谣的人呢,难道就一点效应都没有么?”他缓缓转过身来,极为恼怒地问道,“此次蔡王府狱激起了大宋朝堂不小的震动,若是街头巷尾再有人指斥如今的小皇帝得位不正,至少可以混淆视听,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听得主子问话严厉,耶律达不由暗自叹气,又担起了回话的职责。“大王,并非是他们不尽心,而是开封知府阮大猷防范极严,每日巡逻的兵卒时常以便装出没于坊间酒肆,只要遇到议论的人便立刻下狱。如此一来,非但谣言没有传播开来,反而损失掉了好几个暗线。再这样下去得不偿失,属下只得擅作主张……”
“你好大的胆子!”本就心情不好的萧芷因顿时勃然大怒,声音几近咆哮,“若是如此就该尽早报上本王,你竟敢私自下令?”他恶狠狠地盯着耶律达,仿佛要将其吞噬下去。良久,他那凶狠的目光才渐渐收摄了一点。“以后记住,事无巨细都必须由本王决断,若是你再自作主张,休怪本王不顾昔日情面!”
“是。”耶律达恭敬地低下了头,脸上却掠过一丝不以为然的表情。至于周遭其他护卫则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触了霉头。恰在此时,一个便衣护卫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单膝跪下禀报道:
“启禀大王,上京急报!”
这回,所有的人都紧张了起来。若是他们在这里拼命煽风点火,而国中却发生什么变故就糟了。尤其是萧芷因,他突然想到当初耶律乙辛那些图谋不轨的逆臣贼子,脸色立刻大变。勉强镇定了一下心神,他立刻出口问道:“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皇上的病情突然危重,燕王殿下数日前不慎摔落马背,故而也同时在府中养病。殿下担心国内局势发生动荡,因此下令招大王回国!”
两条坏消息顿时让萧芷因脑际轰然巨震,险些难以稳住身子。他自然可以不在意前一条消息,辽帝耶律洪基活得太长了,早些归天不仅解脱了自己,还解脱了臣民,他萧芷因甚至巴不得这位皇帝早点死。但是,燕王耶律延禧就不一样了,那是自己赖以在朝中立足的最大靠山,若是燕王一倒,别说自己,就连自己的家族也要遭遇灭顶之灾。和这些比起来,什么大宋局势全都要滚到一边去。
“传令下去,立刻启程回国!”萧芷因恨恨地瞥了一眼大宋皇宫的方向,一字一句地道,“总有一天,我会带兵踏平了这里!”
同日,汴京城外的一处小庄园也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是一个风尘仆仆的老者,虽然看上去已经年过五旬,但却精神矍铄,双目更是隐现湛然神光,单身而来未有半个随从跟随。由于他直接用信物求见此间主人,因此一应庄丁不敢怠慢,一个中年主事将人请进来之后,立刻亲自去另一处报告。
半个时辰之后,燕青便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庄子,当隔着窗子看到老者的相貌时,他便悚然一惊。沉吟片刻,他便打消了一个人进去相见的主意,一边打发人去高府报信,一边又请来了雷焕。
“你看仔细,此人是不是唐门门主唐松平?”
“绝对没错!”雷焕只是远远张望了一眼便肯定地回答道,“唐门是泸州一霸,唐松平、唐松奇、唐松滨三兄弟各司其责,唐松平是揽总的,唐松奇负责门内事务以及清理外部对立势力,唐松滨则是负责所有的马行生意。别看唐松平一脸正气的模样,其实唐门事无巨细都得要他经手,动用武力更是要他答允才行。小七,你年纪阅历都还不够,最好还是等大人或是高先生来了之后再去见他。”
“雷大叔提醒的是,幸好我没有贸贸然一个人进去面对这个老狐狸!”燕青悄悄吐了吐舌头,显露出一丝少有的少年习气。“既然如此,雷大叔你就先回去吧。此事暂时瞒着秦二叔和冷姨,事后再让高大哥决定是不是告诉他们。你放心,我这次肯定狠狠敲他们一笔,到时也可以为外公的仇先取回一点利息!”
报讯的沈留匆匆赶到高府之后,得到的却是高俅正在宫中的消息。由于事情非同小可,他又不敢胡乱告诉别人,只得按照吩咐在院子里等候,谁料正好撞上了外出归来的宗汉。由于沈留本就是高府的老人,因此宗汉不由随口问了几句,见其顾左右而言他,心中不由泛起了嘀咕,但最后还是自顾自地离去了。又过了一刻钟工夫,得了消息的高明方才匆匆赶到,听完消息之后便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方才舒展开了眉头,若有所思地问道:
“你刚才这些话有没有和旁人说过?”
沈留微微躬身,忙不迭地解释道:“小人刚刚遇见了元朔先生,他问了小人来意,小人便敷衍了两句,绝没有透露一星半点。”他如今的月例是普通家人的数倍,当然不想让人以为自己口风不紧。
“元朔?”高明眉头一扬,沉默片刻才挥挥手道,“你回去告诉小七,就说好吃好喝的先把来人供上几天,不用太在乎。如今大人秩位日高,若是紧赶慢赶的过去见一个区区草民,反倒让人看轻了。你让小七也注意一点,别妄想去套什么话,他还年轻,没那个经验,趁早死了那条心!”
高明说一句,沈留便复述一遍,最后才重重点头道:“小人理会得,这就回去禀报七公子!”见高明无话,他便立刻起身离去。
当天傍晚,高俅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了家中。这些天来,他几乎是每日白天都在福宁殿议事中度过,不仅要殚精竭虑地思考每一句说辞,还得煞费苦心地担当草诏事宜,事前担心赵佶会因为含章之事而有所芥蒂的心思算是白担了。饶是如此,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一直处于闲散的他疲惫不堪,要不是他年轻,恐怕早就叫苦连连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东唐再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