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82节

作者:府天
“官人,快到上朝的时候了,你若是再不抓紧时间,恐怕就要误了时辰!”英娘见高俅犹自愣在那里,不由笑着提醒道,“对了,和你说一声,我已经让爹爹收了伊容作干女儿,以后她就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
听了这两句不知是暗示还是警告的话,高俅更觉心中发虚,连忙唤来侍女更衣,不一会儿便匆匆出门。登上马车之后,他才长长吸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自己总算不用再担心伊容的事了。至于女人之间的小心眼,那就留待以后再对付好了。
文德殿朝会,由于群臣对于辽主新近登基颇有忧虑,因此枢密使安焘提出了加强河北军备的建议。然而,时值户部财政捉襟见肘,在赵佶征询时,户部尚书王古便直言不讳地道:“圣上,自神宗皇帝征伐西夏以来,我朝军费开支日大,兼且种种新旧法令又使得百姓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因此国库中并无多少余钱。若是真要备边储,恐怕支出这一笔款项之后,朝廷再无余力备办其他事务。以微臣之见,不如暂且先出各地常平钱的余存,再辅以内币,凑足两百万贯之数。”
赵佶一边听一边无意识地用指关节轻轻敲击着椅子的扶手,目光从底下一个个臣子的脸上扫过,心中感慨万千。想当初父亲神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先有富弼韩琦这样的老臣,又有司马光王安石这样不计己利的忠臣,外有诸多可用的武将,哪像自己现在这样乏人可用?放眼朝堂,有发言权的无不是垂垂老矣历经三朝的老臣,年富力强的竟只有高俅一个,如今倒好,居然连安抚河北也要动用内库……
“准卿所奏,朕即日便下诏出内库及各路常平钱各百万贯,以备河北边储。”虽然心中有诸多不满,但赵佶还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果然,他立刻看见底下几个臣子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散朝之后,赵佶照例将高俅单独留了下来,丝毫不顾忌韩忠彦等人铁青的脸色。君臣两人一路无话地到了福宁殿,将一干内侍宫女统统驱走了之后,赵佶方才愤愤地道:“如今朝廷国库如此空虚,让朕还怎么当这个皇帝?河北要用钱,西北也要用钱,西南东南,哪个地方又不要钱?”狠狠发泄了一通之后,他突然转头看着高俅,好半晌才用一种不确定的口气道,“伯章,先前有人上书向朕建议,说是既然铜钱太贱,不妨依照前例,铸当十大钱,如此一来,应该可以解去钱荒,还能够增加岁入,你怎么看?”
果然来了!高俅心中一突,本能地想到了历史上宋徽宗大铸当十大钱,搅得民不聊生的景况。不用试探他也知道那个背后进言的人是谁,除了赫赫有名的权奸蔡京,又有谁能够这么快地体察圣意?
第十三章 元符皇后
“圣上,恕臣直言,当十大钱确实可以解一时之急,但在如今的情况下,此议完全是杀鸡取卵,不计后果!”权衡再三,高俅还是决定让这个提案胎死腹中,不管怎么样,以大宋现在的财政情况,绝对经不起这样的反复折腾。要知道,史书上的宋徽宗时期之所以会有民众频频聚众山林造反,正是因为完完全全断了活路,否则也不会一呼百诺应者云集。
见赵佶面露不悦,高俅只得耐心地解释道:“圣上,我大宋钱荒由来已久,兼且铜钱又笨重不易运输,早在大中祥符二年,十几家商户就私自用过交子,而到了仁宗皇帝时期,朝廷便在蜀地设置交子务,专门发行交子。那时,蜀人因为交子轻便易使,一贯的交子甚至可以兑换一贯一百文,便是因为朝廷严格控制印制数量的关系。
而到了神宗皇帝年间,因为西夏用兵急需钱粮,所以便把只能用两年的交子延长到了使用期为四年,如此一来,相当于市面上流行的交子突然多了一倍。自那以后,朝廷又再增印数,结果两届交子交替之际,旧交子四贯只能换取新交子一贯,民间无不怨声载道。而如今铸当十大钱也是如此,一旦在钱粮上无法周转,朝堂必定有人建议大肆铸造当十大钱,那时,民间定会物价飞涨。再者,按照用料,三枚小平钱就可得一枚当十大钱,民间趋利,盗铸之风必定大起,最后恐怕会动摇国本。”
在大宋待了八年,高俅不知道恶补了多少这方面的知识,此时说出来自然是头头是道。赵佶尽管听得眉头紧锁,但仍旧是连连点头,显然也明白了此中情弊。
“照伯章你这么说,如今朝廷的交子印制量依旧很大?”尽管知道皇帝不好当,但是,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危机,赵佶仍旧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不是说交子只在四川发行么?”
“圣上,据臣从户部得到的消息,上一届交子的发行量超过一千万贯。”高俅说出这个数字时,自己都觉得浑身发虚。要知道,区区一个四川每两年便会多出一千万贯交子,物价飞涨是显而易见的,不用看也会知道四川的普通民众过得是一种什么生活。
“哈哈!”赵佶怒极反笑道,“我大宋皇家向来简朴,以往很少营造宫室,想不到在这样大肆发行交子的情况下,国库依旧空空,实在是可笑。”他重重地倒在龙椅上,再也顾不上什么帝王仪表。良久,他才无力地抬起了头,“伯章,你刚刚说得对,要是朕再下令铸当十大钱,恐怕转眼间就会风云突变。”
高俅心中苦笑,但是,看到眼前的赵佶,他更多的还是感到一丝欣慰。总算这个史书上只喜欢山石美人,舞文弄墨的道君皇帝还懂得国计民生,否则,自己费尽苦心让其登上帝位,那不是自找麻烦么?其实,韩忠彦等人口口声声地裁汰军队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不该将目光放在西北,而是应该放在广大的内地。事实上,大宋岁收虽然巨大,但十有八九都消耗在各地的军队开支上,只可惜,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在对外战争中却乏善可陈,实在令人无语。再往深里说,铸当十大钱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目前的时机实在不对而已。
“圣上,臣虽然不同意韩相在边事上完全退却的态度,但是,有一句话他却说得没错,在圣上刚刚登基的这两年之内,确实要戒用兵,或者说,朝廷至少应该设法解决厢军的问题。”想到那个大宋财政的巨大包袱,再想到厢军大举逃亡的往事,高俅实在忍不住了,虽然说募兵制远远好过府兵制,但是,就大宋目前的状况来看,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无异于浪费。“虽然同是军士,但上等禁军的俸禄足可养活一家,而厢军则欲求一身之温饱而不可得,再加上厢军被长官驱使如同奴隶,因此逃亡的从来就不在少数。”
赵佶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现出了凝重的表情。“伯章,军制乃是重中之重。王介甫当年提出将兵法,虽然收效显著,但最终却因为有人叫嚣这是颠覆祖宗成法,所以几乎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样吧,你回去先仔仔细细地写一个条陈,朕细看之后再和你一步步计议。戒急用忍四个字还是你送给朕的,别自己反倒忘了这一点。”
高俅闻言不禁大感尴尬,暗骂自己今天是被蔡京的举动弄昏了头,他可不是当年的王安石,要是敢大刀阔斧地斩向一切弊政,说不定第一个被罢斥的就是自己。
一直到日头偏西,高俅才出了福宁殿,一路上看到的内侍宫女无不对他执礼恭敬。他心不在焉地点头回礼,脑子里却仍在思考着那一篇大文章,直到此刻他方才发觉,大宋着实积弊已深,比起神宗熙宁年间,如今经过哲宗元祐和绍圣那样一折腾,情况要糟糕许多,下猛药的结果很可能是带起一连串反应,大家一起完蛋。
“高学士,高学士!”
骤然听到那一阵呼声,高俅只得回头望去,只见一身内侍服色的童贯一路小跑奔了过来,在他面前气喘吁吁地停下。“高学士,小人奉命给您带个口信。”
“带信?”高俅见童贯一脸谀笑,本能地想要别过脸去,但最终还是忍住了。“谁的口信?”
童贯小心翼翼地往四周张望了一阵,这才低声道:“是元符皇后。”
高俅心中一跳,负在身后的双手也不由握成了拳头。自从哲宗赵煦驾崩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元符皇后刘珂,只知道赵佶看在兄长的面子上对其颇为照顾。也许是因为蝴蝶效应,赵佶即位之后,向太后并没有坚持废元符皇后刘珂而改立废后孟氏,少了这一遭,他当然吧刘珂忘在了脑后。此时,他勉强镇定了一下心神,然后淡然问道:“元符皇后召见我有何事?”
“这小人就不知道了。”童贯垂手侍立,脸上尽显忠厚老实,“小人只是奉命去元符皇后宫中差遣时得了皇后吩咐,不敢妄加揣测。”
高俅见童贯不似说谎,不由更加踌躇了起来,但最后还是点点头道:“既如此,你将此事知会圣上一声,我现在就去拜见元符皇后。”
童贯连忙低头答应,待到高俅远去之后,他方才收起了面上的谦卑之色,眸子中精光毕露。
“高俅高伯章……”他低声念道,随即又喃喃自语了起来,“我和他应该是素不相识,我怎么感到他对我始终相当冷淡,这样下去我下的功夫岂不白费?他怎么说都是御前第一信臣,若是不能够打通他的关节,圣上一时兴头过了,说不定我还会像以前一样。不行,我一定得另外设法,这种被人俯视的日子我过够了!”
由于哲宗赵煦驾崩的时候已经有了向太后和朱太妃两宫,因此刘珂这个元符皇后并未获赐宫名,仍旧是居住在原来的宫室中。宋时的皇宫远远没有之后历代的等级森严,刘珂的宫殿虽然算得上后宫中较为奢华的一座,比起高俅后世参观的紫禁城坤宁宫仍旧是大有不如。
进门之前,高俅先是勉强收摄心神,这才肃然下拜道:“臣高俅参见元符皇后。”
“高卿家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来人,赐座!”尽管寡居已经一年,但刘珂仍然一如当年的娇媚,不过,正值花季年华的她却难以耐得住深宫寂寞,每每让心腹内侍去打听前朝之事。当年端王赵佶之所以能够即位,她在暗地里没少下过功夫,甚至还吹过枕边风,如今赵佶登基之后,她虽然生活一如既往地优越,逢年过节的份例甚至超过以往,她却仍旧不甘心。“这么多年了,我也不知道收了高卿家多少馈赠,如今见你穿紫佩金,实在是觉得欣慰。”
“那都是臣应该做的,至于官职全是拜圣上所赐,并不是臣有多大功劳。”高俅见刘珂旧话重提,顿时生出了一股警惕。在向太后薨逝朱太妃病重的情况下,后宫便属这位元符皇后最尊,她究竟想要干什么?
“高卿家,你是官家藩邸旧人,平素也深得信任,因此我有一件事想要托付你。”刘珂突然命两边的侍儿掀起帘帐,自己竟款款地走了出来。
高俅见状大惊,然而,他知道宋朝嫔妃所谓的垂帘见外客往往只是做做样子,因此只是起身后退了两步,深深地低下了头。“皇后但有吩咐尽管直言,臣一定尽力而为。”情急之下,他竟忘了加上元符两个字。
刘珂立刻眼睛大亮,要知道,她想加上的是皇太后尊号,区区元符两个字反而给她一种尴尬的感觉,哪怕是见到王皇后的时候也有一种被压下一头的感觉。她误以为高俅确实有向己之心,连忙趁热打铁地道:“我就知道高卿家不会忘记旧事,也罢,这张条子你暂且收着。”
高俅躬身接过一个内侍递过来的纸条,只扫了一眼便神情大变。原来,纸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十几个官员的名字,其中既有京官也有外官,后面还写着另外一个官职,显而易见,刘珂这竟是替人求官!
“这对你应该只是小事一桩。”刘珂见高俅面露犹豫,便低声提点道,“若是你能够为我办成此事,今后我绝对不会亏待于你!”
第十四章 通风报信
“元符皇后……元符皇后!”
高俅在书房中来来回回地走动着,脸上充满了焦躁和不安。一直以来,他都忽视了刘珂这个女人,在他的印象中,她不过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凭着姿色和魅惑才得以正位中宫,既无强势的母家作为后援,自身手段也相当有限。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多没有动静的刘珂竟会突然出面为他人求官。这究竟是预谋还是试探?
“元朔,依你看来,这位元符皇后打的是什么主意?”高俅倏地转过身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宗汉问道,“我总觉得其中多有蹊跷,却一时看不到有什么地方不对。”
宗汉自高俅说明了事情原委后就一直沉默不语,此时,他仍是过了好一会才用一种不甚确定的语气道:“大人,如果按照绍圣和元符年间的情况来看,这位元符皇后决计不是一个只懂得以色侍君的人。她那时交好外官勾结阉宦,种种手段无不用其极,处心积虑地得到了皇后宝座,在乎的决不只是后位的尊荣而已。而如今她突然向大人提出这种要求,一是为了试探大人的态度,二则是想看看大人的手段,如果大人能够为她所用,她就能顺理成章地插手朝政。对于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来说,这正是排遣寡居生活的最好法子。”
听到宗汉毫不避讳的揣测,高俅不禁悚然动容。尽管哲宗赵煦已经去世,但是,刘珂毕竟仍是皇后,没有进位皇太后的缘故也只是因为后宫仍有圣瑞皇太妃在而已。大宋历来便有母后临朝干预国政的惯例,但是,如今赵佶早已成年,刘珂又仅仅是皇嫂而并非嫡母生母,哪有插手朝堂的道理?想到这里,他不由微微冷哼了一声。
“我当初刻意交好于她,不过是为了圣上的前景考虑,况且相比于我送出去的将近十万贯的礼物来说,她要做的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圣上才登基不久,她就妄想染指朝政,如意算盘未免打得太过分了!”
“大人,即便你不打算和她同流合污,也不妨先虚与委蛇。”宗汉却不主张和人彻底撕破脸,要知道,一旦圣瑞皇太妃去世,那么,刘珂进位皇太后是指日可待的事。“当务之急,是先查清这张名单上这些人的底细,然后按照他们的履历和秉性进行筛选。不管怎么说,元符皇后第一次见你就拿出全副班底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这只是一次试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