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93节

作者:府天
“不错,西北将士大多都是父子数代和夏人交战,这么多年仗打下来,论实力早已不逊于夏人。只不过陕西不比中原,多年战乱下来,民众早已贫弱不堪,一应军需都要从中原转运,兼且消息不便,所以往往不能集大军应敌。”由于折可适的大胜,严均自然是志得意满,此时顺势说道,“西夏每次用兵动辄成千上万,且往往将矛头指向一点,一击不成则远遁而去,我军追之不及。此次我军把这一点用到了夏人身上,他们自然会尝到苦果。”
“这一仗打下来,夏人损失不小,怕是会提出罢兵之说。”高俅若有所思地合上了手里的公文,扫了一眼周围的人,慢悠悠地开口道,“照我估计,夏主一是会向辽国请援,二是会遣人向延帅陶节夫送书请求罢兵。以如今的趋势,我朝势必不可能答应这一点,那么,提防夏人气急败坏下的报复便显得尤为重要。”
话说到这个份上,在场众人自然全都赞同地点了点头。攻固然重要,守也同样不可忽视,若是在间隙中让夏人钻空子再行掠夺,那不免会大失锐气。
次日,以灵州川大捷为名,赵佶便下旨以所获战利品犒赏此次出征之军,并诏折可适进京觐见。仅仅是这数月之内,赵佶便召见了十几位颇有威名的武臣,因此群臣早已习惯了这种事,当然,免不了又有人入谏用兵不祥,当止息兵戈休养生息。正在兴头上的赵佶哪里会理睬这些,全都当作了耳旁风过去了。
“好一个得易守难!”
召见之时,见折可适老当益壮,又想到前时召见种家兄弟的情景,赵佶不由心生感慨。“依卿看来,欲图西夏,该用何策?”
折可适连忙躬身,意极诚恳地道:“陛下,当日臣曾经随渭帅章质夫转战西北,深悉夏人秉性。倘若伐夏只以攻城略地为先,则下一地之后往往需百倍之力坚守,因此‘进筑之策’方才是最好的策略。自绍圣三年至元符二年,我朝在陕西、河东一带建州一、军二、关三、城九、寨二十八、堡十,至此平夏一带尽入我军之手,至此灵州韦州不过百里之遥,大军指日可进。筑平夏城以后,更是屡败夏人大军,可以说,如今我军对西夏占有八成优势。”
“既然有八成优势,为何仍旧不能趁势进击?”赵佶从臣子那里听够了谨慎用兵这四个字,此时面对一个武臣,忍不住便问了出来,“若我军全力进兵,难道夏人便可挡锋芒?”
“陛下,当初神宗皇帝五路进军,兵力不下五十万,为何又会功亏一篑?无定河边永乐城一役,更是在主帅徐禧以下死伤二十万余,这其中哪一次我军的兵力不是在夏人之上?”大约是察觉到自己语气激烈,折可适慌忙退后一步弯腰谢罪道,“臣并非毁谤先朝,只是教训仍在,一时忘形,伏乞陛下恕罪!”
“卿无罪。”赵佶满腔兴奋被这一席话浇熄大半,此时颇觉得有些意兴阑珊,“那么,依卿之计,伐夏仍然应该用进筑之术?”
“陛下,进筑乃本策,筑城何处方才能够扼守关隘,往往决之于帅臣一念之间。臣之愚见,如今西北缺的只是一位主帅,以王处道平羌固然得当,但若为西北统帅则不见得能够服众,况且降羌虽多,但复叛的可能性更大,王处道不能轻离熙河。”
西北缺的是帅臣!
这句话让赵佶着实震动巨大,晚间宿在淑宁殿的时候,他仍在回想着折可适白天的话。当初用王厚平羌,因为用对了人所以才连战告捷,而现如今倘若真的集四路之兵伐夏,那么,一个善于用兵的帅臣便更加重要了。倘若有像章楶这样机谋善变用兵如神的帅臣为主,那么,他又何须忧虑前方战况?
“看来,得好好想一下该派谁去。”
喃喃自语着这句话,他终于沉沉睡去。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文治武功缺一不可,他登基以来虽然屡屡用兵得胜,但是,这离他心目中的目标还有很远。
第十六章 燕小七单身归来
进折可适武安军节度观察留后、步军都虞候,知渭州!
诏命一下,朝中舆论顿时一片哗然。须知渭州知州历来领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属下统管泾州、原州、渭州、仪州、德顺军、镇戎军、平夏城,由于泾原路位置相当重要,因此少有以武人出任渭帅的先例。但是,赵佶以战时非常之法为借口,再加上政事堂诸宰相暗示届时会派文臣往西北统军,这才暂时平息了议论。
由于父亲折可适之功,其次子折彦质也因此而得利。在折家子弟中,折彦质是惟一一个进士,此番赵佶问起折可适家中诸子,这才得知了这么一回事,大悦之余便进折彦质为直秘阁。
不久,蔡京便发文以政事堂的名义知会陶节夫,让其接到夏人国书后不得阻拦,径直送来京城。至此,西北浓密的战云这才稍稍散开了一些。但是,有心人都知道,朝廷此次是动了大决心,虽然眼下还没有大举进兵,但只要等到羌事完全告一段落,真正的用兵便会开始。
几个月的忙碌之后迎来了难得的消停,高俅自然是长长嘘了一口气。政事堂那个空缺已久的位置已经隐约有了动向,就在前几日,翰林学士张康国刚刚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若无意外,拜尚书右丞乃至左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虽然张康国乃是受蔡京所荐才能步步晋升,但他却知道,文臣一旦入主政事堂,以往的立场便会逐渐抛诸脑后。毕竟,到了这一步,谁都会设法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宰相和执政,仍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日是蔡京在政事堂当值,赵佶又并未遣人相召,他便思量着带着家眷去大相国寺逛逛。这边还没完全做好出门的准备,那一头管家高丰景便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那步子竟是和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相爷……”高丰景好容易在高俅面前站定,气喘吁吁了好一阵子方才缓过了气,“七……七公子回来了!”
“嗯……什么?”高俅嗯了一声,随即大喜过望,“你再说一遍,是谁回来了?”
“大哥你还没老呢,怎么耳朵就突然背了,当然是我回来了!”
随着这句话语,一个长身玉立的锦衣少年便笑吟吟地走进了园子,还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怎么,不过两年不见,大哥就不认得我了么?”
“好你个小七!回来之前也不先打一个招呼!”
高俅大笑着迎上前去,重重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他自然看得出来,不过两年,燕青边足足长高了数寸,如今看上去已经差不多和自己一般高,那宽阔的肩膀和坚实的腰腿显然蕴藏着无穷的气力。也难怪,燕青这两年独自在西南经营打拼,果然是比往昔更添精干。
“要是我早说,那哪能说是惊喜?”燕青存心算好了进京的时间,眼见高俅神情激动,心头也不由一热,为免失态,他连忙岔转话题道,“大哥这两年威名日涨,我在西南借着大哥的名声狐假虎威,再加上有赵帅撑着,一应事宜极其顺利。对了,有些东西运进城门多有不便,我已经送往城外的庄子上了!”
接到燕青的一个眼色,高俅方才恍然大悟,所谓的东西,大约是黄白之物无疑了。只是他眼下官俸极高,那些明里暗里的进项又相当可观,自然并不等着用钱,心下不禁有些疑惑。思量片刻,他便挥手打发了高丰景,又命人去回报英娘。
“你回来也就罢了,我这里又不等用钱,你带什么东西?”
“那是你另一个金兰兄弟的一片心意,否则我哪会费那么多功夫?”燕青没好气地回了一个白眼,然后便低声解释道,“这两年段正严用种种手段暗中笼络了不少人,甚至三十七部也派人渗透了进去,而他那个老爹已经差不多被高家人架空了,下台出家只是早晚的事。这种关键时刻,他怎么也得向你表示一下?要知道,他上台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进贡请求册封,哪能不抓住你这个靠山?”
“这么快?”自打入主中枢之后,高俅便渐渐放松了西南那一块,毕竟,大宋的大敌都在北面,相较之下,大理只是他当初用来谋取资历的一个跳板,花那么多精力也只是为了疏通商路,并没有太多打算。可是,段正严的动作居然这么快,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快?我都嫌他太稳扎稳打了,你居然还认为他动作快?”燕青不屑地从鼻子里冷哼一声,颇怀盛气地道,“大理兵将不过十万,论实力尚不及中原一个省,和西夏辽国更是没得比,要不是吐蕃诸部早已土崩瓦解,他们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不说这些了,反正这一次捎来了不少礼物,喏,这是他让我带来的密函!”
高俅展开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见其中大意和燕青说得差不多,就随手将书信塞进了怀里,沉思片刻便笑道:“好了,今天我和你嫂子她们要去大相国寺,你若是有闲功夫,一块去也行。不过你大老远地回来……”
“这样的好事,不带挈我怎么行?”燕青笑嘻嘻地打断了高俅的话,突然做了一个鬼脸,“放心,我自己乐我自己的,不会搅了大哥和三位嫂子的兴头。”
虽说大宋历代君王笃信道教,但是,民间信佛的人依旧不在少数,大相国寺更是在真宗仁宗年间历经两次重修,称得上是气势恢宏。而辽国使臣每来大宋,在面君的次日都必定会到大相国寺烧香礼佛,久而久之,这里的善男信女就越发多了。有求签的,求子的,求富贵功名的,总而言之,只要能想得到的,就必定有人前来礼拜,希冀能得神佛保佑。
见英娘和伊容都在那里虔诚礼拜,白玲则亦步亦趋地跟着,高俅心里不禁有些好笑。有过那么一次光怪陆离的经历之后,他当然不能再坚称什么无神论者,可是,让他对着这些泥胎木塑拜来拜去,他却是没那么好的性子。好在大宋官员信道不信佛的占了多数,他这么在殿外站着也并不碍眼。
燕青状似漫不经心地扫着络绎不绝的香客,其实目光始终不离殿中三女左右。道理很简单,高俅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说什么举家出游不需要护卫,这一次干脆就是一辆马车一个马夫,连一个随从都没带。这大相国寺乃是第一等龙蛇混杂的地方,里头的三女又全都是姿色不俗的,万一碰上登徒子,那可就闹了天大的笑话。
“好了,别那么紧张,佛门善地,这大相国寺住持又是受过敕封的,哪里会有人敢在这种地方做出什么不敬的举动?”高俅见燕青神情紧张,忍不住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这份心,待会出去的时候注意一点也就成了。”
“你是故意的!”燕青板着脸转过身来,一脸的气急败坏,“我就不信,你一开始就打算带她们单独出来游玩!”
“那当然,有免费的保镖为何不用?”高俅笑着避开了燕青的白眼,见里面的三女都已经起身,连忙走上前去。要不是为了英娘她们的请求,他早就命人在外拦住寻常香客。要知道,微服出游这种事情只有野史上有,其实别说皇帝,就是宰臣出门在外也是众多随从跟着,哪有像自己这样肆无忌惮的。
不出预料,三女进殿的时候外间香客还少,此刻一出来,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三个人当中,英娘温淑稳重,伊容明媚宜人,白玲娇艳如花,各有一番别样风情。虽然她们须臾便相继戴上了装有面纱的软帽,但仍旧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美色当前,终究还是有不长眼睛的,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见这边女多男少,仗着有几分力气便挤到了前面,才想开口说些浑话,左右手就突然被人死死揪住了,而后脑袋上又中了重重一下,登时不省人事。
下手的是一个秃头汉子和一个黄脸男子,两人一边示意后头的两个小喽罗把人带下去,一边笑容满面地上前打躬作揖道:“七公子!”
“咦,是你们?”燕青这才认出了当日自己的旧部,原本紧绷的表情顿时缓和了下来。他居高临下地打量了一下两人,略点了点头道,“看你们的样子,日子过得不错啊!”
“那都是托七公子的福,小的们也就是混口饭吃!”秃头汉子抢着接过话头,而后又不安地瞥了高俅一眼,连忙低下头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七公子既然回来了……”
“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我如今不管这些!”燕青见周围的一众香客都避得远远的,眉头微微一皱,随口说道,“你们都散了吧,有什么事改日再说。”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