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439节

作者:府天
他可不像蔡攸那么大的架子,童贯虽说如今不过暂代殿前都虞候,而且因为内侍的身份所碍很难晋升上去,但是,只要天子宠信还在一天,那么就活脱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贵。这样的人只有折节下交曲意笼络,那里有大咧咧地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道理?
“童帅,今晚我在蔡学士那里呆得晚了,有劳久候,恕罪恕罪!”
见王黼一上来便是端着笑脸连连告罪,童贯也觉得妥贴,心中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往日在高府所受的待遇。只不过他亦是心机深沉的人,自然不可能被这种态度所动,连忙起身迎道:“哪里哪里,是我事先来的时候没有打个招呼,好在也没等多久,贵府的家人又是殷勤招待,王大人倒是客气了!”
童贯的这种态度自然让王黼觉得有戏,一面嗔怪着仆人不上好茶,一面又甜言蜜语地寒暄了一阵。等到戏味做足了,房间中再没有外人,他才试探着问道:“不知道上次我拜托童帅的事情有眉目了没有?”
童贯心中冷笑一声,却不忙着回答,微微呷了一口香茗,悠然自得地吐了一口气,这才慢条斯理地道:“王大人这话问得好不心急,这样的大事情若不能好好谋划,轻易出手不但落不得好处,还会牵连到你我,你说我能不好好布置一番?”
王黼心中有些失望,但一想到此事也惟有童贯能做,面上的笑意便更深了:“是是,我倒是忘了这一岔。说起来圣上和童帅也着实是君臣相得,这情分实在令旁人羡慕啊。以前听人说高相公如何如何,在我看来,只怕是高相公亦不像童帅这样深得信任。”
这充满了阿谀味道的话语一入童贯之耳,顿时让他大生得意之感。当然,得意归得意,他还不至于完全丧失自知之明。在深宫呆了二十多年,又在西北之地待了近十年,他对于世上之事早就看得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他的背后是赵佶这样一棵永远不会倒的大树不假,但这也要对方永远不会舍弃自己。所以,另外找一棵却等闲不会倒的小树作为依靠也很重要。他选择了高俅的同时,对方也选择了他,在这份联系没有崩坏的预兆之前,他可不愿意两面三刀——毕竟,那位主儿的手段他也曾经听人提过。
“王大人这话说得……”他微微一顿,随后语带双关地道,“你托付的这件事要成功,一来要时机,二来要靠人。后宫诸位娘娘几乎都是大家出身,要她们去按照这上面的法子讨好圣上,只怕拐的弯子就大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找一个根基浅薄的,或是在宫外找几个人调教好了,想办法让圣上见一面,兴许把握还大些。”
“可是,圣上即便出宫,又怎会……”王黼犹疑地皱了皱眉,突然看到童贯眼角含笑,顿时恍然大悟,“多谢童帅提点,我明白了!”
两人密议一阵之后,童贯便匆匆告辞。他眼下是多家大臣府邸的常客,却等闲不在任何地方停留超过一个时辰。皇城司的能耐别人可能不清楚,他却深深忌惮。别看天子官家如今没有拿这些侦缉到的事情来处置文武百官,但一旦翻脸,那可都是天大的把柄。
为了显示自己的武臣作风,他在京城向来都是骑马而行,甚至有时不带随从。好在京城治安一向很好,久而久之,他那匹高头大马不少人都认识了,路上遇到的时候都会让路而行,这更让他体会到了一种权臣的风光——统军大将固然为人尊敬,但到了京城却绝对没有他这样风光,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哪怕这暂代两个字没法去掉,他也认了。
行到州桥附近,看到热闹的夜市,他一时兴起便跳下了马,一手执缰缓缓而行。彼时夜市上尽是满满当当的人,但看到他这个衣衫光鲜的,人们还是纷纷让路,甚至有认出的人在那里悄悄嘀咕。
随便买了几块糕充作夜宵,他正想找个地头坐下歇歇,便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道夫真是好雅兴,居然一个人逛起了州桥夜市!”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童贯先是心头一震,随后便笑容满面地转过了头,装作惊讶地叫道:“原来是赵公子!”
赵佶对童贯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笑嘻嘻地上前从童贯的手中夺过一块糕来,自顾自地咬了一口。此时,他身后扮作随从的几个班直也纷纷上了前来,却因为四周都是人不好给童贯见礼,只是各自称呼了一声童帅。
换成别的大臣,此时只怕是不止规劝天子回宫,亦免不了一通劝谏,可童贯却是天生胆子大。忖度如今京城乃是太平世界,又有人随行保护,他早就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种古话扔到了九霄云外,只顾着哄天子高兴了。
“公子今晚可有什么安排?若是没有,不妨找个地方热两角酒,再叫上几个歌姬陪坐,虽说不如家里头那些雅致,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罢了罢了,我可不想遇到熟人,到时被人在耳旁唠叨个半天。”赵佶至今仍然难以忘记那几次撞上大臣的情景,哪里还有兴致去那些烟花之地纵情风流。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他当初混迹于青楼楚馆的往事还有不少人清楚,要是冷不丁被哪个行首认出了人来,只怕是第二天就要满城风雨。
见赵佶对此没有兴趣,童贯眼珠一转,登时又有了主意:“那公子既然出来了,不妨去臣家里坐坐?臣那里可不比那些车水马龙的门庭,清静得很。”见赵佶有所意动,他突然拍了一下巴掌,露出了满脸歉意,“我倒忘了这些天九郎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做功课,公子去了也放不开,还是算了吧。”
童贯一提起刘琦,赵佶就想到初次真正练习马术就累得不成样子的两个儿子,不禁轻叹了一声。无论对赵桓还是赵楷,他都倾注了不少心力,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但是,和文章不是一日就能做好的一样,武艺和马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好在赵桓和赵楷没有说什么再也不去习练,倒是都赞了刘琦一番,他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那就算了,反正我都是出来逛逛。”赵佶并未看见童贯失望的眼神,而是冷不丁问道,“如今刘仲武连战连捷,西北局势大约也快定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少不得要把西边的兵渐渐放到北边来,你对此有什么意见?”
童贯没有料到赵佶会问到这个,一时间颇有些措手不及,谁能想到赵佶出来逛逛还在盘算这些大事?然而,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又曾经在战场上呆过,很快就醒悟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往日西夏每每寇边的时候,在西边保持强大的常备军非常必要,但是,一旦西北安定了下来,若是还有大量的军队掌握在武将手中,那么身为人君者不担心出乱子就不可能了。
原本天下兵将轮换驻防就食是太祖立国时的祖制,但是西军不一样,那里的很多军士都是祖祖辈辈与西夏拼杀过来的,父子两代祖孙三代效力于一军之中的并不在少数,若是一下子将他们全都调离陕西,关中会显得空虚不说,而且就是对军心也是不利的。而且,水土不服这种原因也不得不考虑。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换将,然而,这亦算不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早在几年前,朝中就已经有言论抨击将不知兵这种状况了。
“公子……”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一个班直便突然疾步上前来,毕恭毕敬行过礼后便低声报说:“启禀公子,政事堂几位相公联袂求见,说是有紧急大事,因此内廷派了人来通知!”
既然有事,赵佶自然来不及再问,带着众人匆匆离去。而童贯则在原地思忖了开来,究竟是什么样的紧急大事,需要如此十万火急?
第二十五章 闻急讯火烧火燎
夜色下的大内禁中并不静谧,这里四处可以见到提着灯笼走动的内侍,时不时还能出现几个穿紫着绯的大臣。盛世之下无宵禁,连带宫中下钥的时间也晚了很多,换作前朝,只怕是赵佶要晚间出宫,到时候就进不了门了。
匆匆入了宫门,赵佶一行还没到福宁殿,便有内侍匆匆迎候了上来,深深施礼后禀报道:“圣上,政事堂何相公、阮相公、郑相公都已经在福宁殿等候多时了。小人原本想瞒着三位相公,孰料他们说有大事耽误不得,小人只得差人去外头……”
“好了,朕不会怪罪于你!”赵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脚下步子又加快了一些,心中着实感到不可思议。如今政事堂仅剩三人,尚书左右仆射尽去,算得上是群龙无首,而百官中对那两个位子虎视眈眈的人不在少数。要不是他心中还有顾虑,断然不会让首相次相之职空缺那么久,但是,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暂时将就了。
可是,这么晚的时候,究竟有什么事要劳动三位执政一起在那里等他,而且还一刻不能耽误地差人去报信?
带着满心疑惑进了福宁殿,赵佶就对匆忙上前行礼的三人微微颔首,示意他们不必拘于礼数。落座之后,他也不忙着先发问,而是用目光在三人脸上扫了一圈,而这一看果然看出了些许端倪。
何执中是镇定中带着几分惊惶,阮大猷倒是表情不变,而郑居中那得意的眸子一看分明。这三位宰辅如此神情各异,究竟是什么事?
“三位卿家连夜求见,究竟是为了什么大事?”
闻听天子发问,底下的三个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阮大猷和郑居中同时保持了沉默,而何执中不得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要说今晚的事以他立场最为尴尬,因此在都堂中看到那份奏章开始,他就有了告病的打算,但经不起阮大猷一番晓以利害,他又想保全儿孙身上的富贵,最后只能选择了和两人一起来福宁殿面圣。
当着赵佶炯炯的目光,他便呈上了那一封奏疏,待内侍转交的时候方才沉声道:“今天傍晚,给事中赵鼎的折子已经到了,里头弹劾宣和殿学士蔡攸七大罪,其中第一条便是勾结辽人出卖朝堂机密。臣和阮郑二位计议了一阵,虽然不知道其中内容是否属实,但赵元镇乃是奉了圣上旨意前去代州查案,因此不敢怠慢,所以惫夜来见,还望圣上恕罪。”
又是勾结辽人?
关于先前代州马案的经过,赵佶并非一无所知,毕竟,这案子郑居中亲自经手,又是满京城的风言风语,都已经好一阵子了。但是,尽管审案的时候牵扯出来一个蔡字,毕竟不能光凭这一点定人罪名,所以他心存怀疑,却没有轻信。然而,这一次何执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赵鼎弹劾蔡攸,那么,事情便就此急转直下!
他也顾不得听何执中在说什么,径直将奏折展开详详细细地看了起来。而何执中略说了几句,抬头见天子官家脸色铁青地埋头看奏本,索性不再多说,退后一步眼观鼻鼻观心地思考对策。
对于他来说,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天大的麻烦,毕竟,他和蔡京的关系太近了。父罪必会祸延子孙,而蔡攸若是有罪,蔡京这个当父亲的同样逃不掉,倘若赵鼎真的查到了真凭实据,那么,蔡攸这回就全都完了。而他何执中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自己,不要陷入到此事当中。可即便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有可能是办不到的。
“真真是天下最大的奇闻!”
尽管赵鼎墨迹淋漓洋洋洒洒数千言,但是,赵佶还是很快看完了,脸色亦一变再变,最后定格在了惊怒之上。虽说他寄希望于用蔡攸平衡朝中势力,然后免去蔡京的相位,但从心底来说,对于昔日还算是看得顺眼的蔡攸,他并没有完全过河拆桥的意思——宣和殿学士的职位虽说清贵,但毕竟只要没有宰相或是其他的头衔,就不能真正涉手实务,到时候让蔡攸顶着这个名义干下去也就成了,而这样的话,天下士林的声音也能够更小些。
但是,赵鼎在这奏章上写的事情也太惊人了——勾结辽人奸细私通外国,甚至是和南京魏王耶律淳暗通款曲,这样的罪名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死字,何况一个蔡攸?从这奏章上,他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狂热,无疑,在写奏折的时候,赵鼎肯定是非常冷静的,这从那工整的小楷上就能够看出来。而以他从前对此人的印象来看,说是平白无故构陷大臣绝对不可能。
赵佶的神色变化郑居中都看在眼里,而听了那句充满着惊怒和不安的话,他沉吟片刻便站了出来:“圣上,赵元镇这封奏折是通进司呈递进来的。以臣之见,事关重大,为免消息泄露惊动外间大臣,也为了防备万一,乞圣上立刻下旨让有关人等三缄其口。臣等三人先前商议过,已经让通进司众人先行留在司院之内,只是这毕竟有违规矩,还请圣上……”
“罢了,这个时候还管什么遮口!”赵佶恨恨地一拍桌子,厉声吩咐道,“既然赵元镇是循正途将此奏疏送上来的,便没有欺瞒天下人的意思,朕若是遮掩,岂非还及不上一个臣下?不必多说了!”
郑居中原本只是因为谨慎方才提出此议,见皇帝驳斥便没有再碰钉子的兴致,而阮大猷原本就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自然更不会站出来多事。只有何执中站在原地进退两难,神情越来越尴尬,几乎都想立刻找个缘故退出。
“朕自即位以来,即便不能算是勤政爱民,至少事事亲为还是有的,不管是颁布政令还是整军开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国之大业。原本想所有臣子都和朕一条心,亦拔擢了不少人出任要职,谁知道一而再再而三冒出这种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人难不成都把朕当成了三岁小儿么?”
一番暴怒过后,赵佶终于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往日亦不是喜怒无常的性子,今日只是因为被气得重了,方才在大臣面前如此失态,而镇定之后往细处思量,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刘正夫蔡薿王黼等人乃是蔡攸家里的座上客他是知道的,而遥想当初刘正夫义正词严弹劾高俅那一回,他顿时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想当初自己在看到刘正夫奏折的时候何尝不是惊怒交加,和现如今何等相似?如今高俅去位,蔡攸保了刘正夫升任礼部尚书,而倘若是高俅指使赵鼎……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