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30节

作者:从小不会爬
为了以防万一,赵抗吩咐孙磐他们,如果金军在此期间大举来袭,魔军没有把握战胜的话,可以向大散关方向撤退,金军是不敢追击的。吴璘在金人眼中,是仅次于岳飞的进攻型将领,而且因为山高皇帝远的缘故,他就算擅自出击与金军开战,赵构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只要别闹得太大就行,所以金军现在根本不敢惹他。
出示信物后,赵抗就留在了大散关,在等待吴璘的时间里,他也顺便了解了一下目前南宋的情况。虽然组织的情况赵抗还一无所知,但通过南宋现在的变化也可以发现陆仁当初的计划正一点点地开始实践……
这一年多里,南宋的朝廷又进行了几样重要的改革。第一项是统一度量衡,取缔大小斛,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缓和了国内矛盾。另外将不少非十进制的度量衡改为十进制以利于统计,如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比以前的一两重了不少,一贯钱也同时由七百七十文变为一千文,官方兑换比例依然是一贯铜钱=一两银子,这种改革虽然初期会带来些不便,但并未损害多少人的实际利益,所以还是比较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而第二项改革则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那就是朝廷宣布取消个人与地方官府发行货币的权利。宋代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币制一直混乱不堪。不只是朝廷可以发行货币,地方官府甚至大富商都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此前南宋并不算大的国土上竟然流通着几十种不同的货币。
这样混乱的币制不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更摊薄了朝廷的铸币收益,而且对于底层百姓也是有害无利。所以朝廷统一发行相当于一两白银的银币,相当于一两黄金的金币,相当于十个铜钱的大钱,并规定一个金币=十个银币=一千大钱=十贯铜钱。发行金银币是为了填补那些伪币被禁后腾出的空间,以免价格过度波动,但是金银本身仍然禁止流通,不过这个规定有多大效力,那就难说得很了。而且所谓的官方兑换只是形式,永远都只会换给你最不划算的那种,而黑市兑换的话,还是市场说了算。另外南宋还印制了各种面额的纸币——交子,并宣布在三年后完全禁止其他货币在宋境流通。结果这项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满朝上下无不反对,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因为铸币税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依照原来的模式,几乎所有官员和富人都可以从中获利,而改革后这项收益全部归于中央,那些大臣怎么可能不反对?不要说那些贪官了,即使是吴璘这样的清官加忠臣也强烈反对,因为川陕地区私铸货币的现象是最严重的,而吴氏兄弟长年驻守此地,自然也从中获得抽头。如今这么一改革,家族的收入就要少掉一大半,清官毕竟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啊。
眼见反对的呼声如此高涨,而混乱币制加重基层百姓负担、阻碍商业发展,又不能不改革。最后赵构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出让部分茶、盐、丝等商品的专卖权才换取了该方案的顺利推行,另外还付出了一些其他的代价,比如吴璘所部就获得了军事自决权。所以即使以赵抗的“特使”身份,还得“求见”人家才行。
除此之外,南宋已经开始向岭南地区大规模地强制移民,到目前为止,人数恐怕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而因为四川基本没受战乱波及,人口损失很小,所以这次从四川移出的人口最多,足有上百万。听到这里赵抗心中一喜,看来那几十万川陕百姓应该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了。他此前表示不管那些百姓是没办法,因为他必须以当前的任务为重,但其实在内心深处,赵抗也不希望他们颠沛流离啊!
来到大散关后的第二天,赵抗终于见到了吴璘这位连居鹏也推崇有加的当世名将。他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俊朗,仅从外表来看一点不像悍将的样子。但他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出的威势,却自然地提醒别人他真实的身份。而即使以赵抗的眼力,也完全看不清吴璘武功的深浅,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根本不会武功,这显然与其稀世猛将的名声不相符,还有一种可能则是他的修为不在居鹏之下。吴璘见到赵抗后,微微愣了一下,但很快便调整过来,笑容满面地与赵抗攀谈起来。
赵抗起身如厕时,关上守将轻声问吴璘道,“大人,这个特使是真是假?”
第六十四章 名将吴璘
吴璘眯着眼睛说道,“特使身份只怕是假,但信物是真,这个少年我们一定不能怠慢,他长得很像一个人……”
守将疑问道,“属下不明白,请大人指点。”
“一直都有传言说,皇上有一个私生子,以前本官不信,现在看来搞不好是真的。”吴璘低声说道。
守将脸色大变,说道,“大人的意思是说他是……?那的确是要好好接待,虽然临安的那位口碑极好,但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啊,将来到底立谁还真难说……”
“这种事不是我们该管的,你也要注意保密。不过此子小小年纪,竟连我也看不透他,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光凭这点,就已经值得我们深交了。”吴璘冷静地分析道,看来外界都认为他只是一员猛将的传言并不完全符实,其实他也是一只老狐狸……
除了“已故”的岳飞之外,吴璘是南宋独立开府的几位大将中唯一的一员进攻型将领,但与岳飞青年得志,并迅速成为南宋最重要的将领不同,吴璘虽然才能不在岳飞之下,却由于功劳都记在哥哥身上,使其只能按步就班地缓缓升迁。而当吴玠四年前病故后,赵构更是乘机收回了兵权,以致于出战时吴璘还得向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胡世将要兵,而这些士兵明明都是吴氏兄弟带出来的。
在诸事不顺的情况下,吴璘性格上的优点显露无遗,他并没有像岳飞那样以撂挑子向上官示威,而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当机会出现时,他则当仁不让地好好表现,在连续多次出战大胜后,赵构终于意识到吴璘对于西北防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其不断提拔擢升,直到如今成为拥有独立指挥权的一方大员。
不过可惜的是,当吴璘好不容易获得了兵权之后,宋金之间却议和了,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吴璘与擅长攻城略地的岳飞和擅长防御作战的哥哥吴玠不同,他最擅长的是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在获得独立用兵权之后,吴璘经常率军对临洮路的金军目标发起突袭,战果颇丰。可一心求和的赵构不但没有因他擅自出战破坏和议而加以责罚,反而多次嘉奖,原因何在呢?
世人都以为赵构是害怕金军才不愿北伐,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赵构虽然不会打仗,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如今南宋名将如云,军队也大都经过血战考验,再加上南宋水军方面的巨大优势,他并不认为金国有打败南宋的能力。但是,若北伐遇到大挫折而损兵折将,金军到时再趁势南下,那就危险了,这正是赵构反对北伐的根本原因,他主要是不愿冒险而已。
在赵构看来,北伐的危险在于收复的土地越多,便需要分出越多的士兵去驻守,而岳飞等部虽然收复了大片失地,但消灭的大多为投降金国的那些汉奸军队,其间女真人的伤亡还不到五万,并没有伤筋动骨。随着北伐的推进,宋军的机动兵力将越来越单薄,而金军的抵抗则会随着收缩防线而越来越强。再加上北伐军自诩仁义之师,不可能掠夺当地民众以获得补给,到时候金军若使用轻骑迂回到后方截断北伐军的粮道,便会非常危险。虽然也不一定就输,但是赵构现在皇帝做得好好的,他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何况真要收复了已经满目疮痍的北方,南方的财政负担必然加大,赵构和南宋臣民的生活水准还要下降呢!而赵构甚至有些委屈,他抛弃皇帝的尊严为南方民众换来和平,为啥没人感激他啊?其实原因很简单,像他那样一点脸都不要的,毕竟不多……
而吴璘的做法是出兵只为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以及掠夺金人储备的军需物资,并不会派兵占据那些打下的城池。这样便不会增加南宋的负担,而关陕地区的金军则因为不断遭受损失而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同时,由于吴璘做事非常干净,打完之后什么物证都不会留下来,金军只能证明他们被打了,却无法证明是吴璘的军队干的,这样便不会失去信义。再加上临洮路的金军为了逃避罪责,也不敢如实上报。就这样,本来兵强马壮的关西地区,如今反而被宋军给牢牢压制,只能防守而无力进攻,确实可谓是奇耻大辱,因此临洮路的金军对吴璘是又恨又怕。而赵抗此前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不能不说与这点有着莫大关系。这样既能削弱金军的力量,又不会遗人口实,同时还能顺便练兵,赵构又不是蠢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罚了。
但吴璘的用兵方式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金军不敢上报全部损失,那缺额自然只能靠掠夺百姓来补上,所以逼上梁山的大有人在,小小一个临洮路,山贼的总人数竟然不下十万,而临洮路已经无财可抢,所以其中的很多人都转移到了西夏或南宋境内,这也是魔军初期不缺兵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西夏党项贵族对汉人的压迫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赵抗现在有求于吴璘,再想起居鹏对其人品能力的推崇,他索性开门见山地向其公开了身份,当然,组织被他说成了自己的势力。吴璘虽然被赵构冷落过一年多,但对其还是忠心耿耿,确认赵抗身份之后,态度更是恭谨,搞得赵抗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吴璘因为哥哥纵欲早亡的因素对妓女深恶痛绝,要不然他要再请些美女作陪,赵抗就更加局促不安了。
赵抗见吴璘如此客气,便简单介绍了自己此次出兵的情况,并就几大困难向吴璘求助。
“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吴璘听后惊叹不已,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从无到有拉起十万大军,令他对日后收复失地大有希望而振奋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惭愧。其实赵抗借助了魔门的力量,并不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赵抗现在的第一个困难是军械问题,总不能老是拿着劣质兵器跟金军拼吧,可吴璘虽然有心帮忙,但是手上预算有限,所以得赵抗出钱购买才行。赵抗对此表示理解,好在此次横扫临洮路还是有些收获的,光军粮就超过百万石了。
第六十五章 匪患
最后,在向吴璘出让了几乎所有的各种非必须物资,并贴上不少钱财后,共计换到神臂弓一千多张和不少优质甲胄及兵器,而本方多出的劣质装备则折价处理给了吴璘,让四川民间慢慢消化好了。这样赵抗的大军终于可以装备齐全了,尤其是近卫团,全部装备了重甲和镔铁大刀,战力又加强了不少。
吴璘毕竟久历戎行,一下子便发现了魔军现存的问题,“殿下,恕臣直言,您的军队良莠不齐,人数虽多却只是徒耗钱粮,最好裁汰其中的老弱,将规模减小到三万左右比较合适。”。这话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吴璘对精兵战略的崇尚,即使是当年的岳飞也有所不及。要按照“吴家军”的选人标准,魔军能保留下一万五千就很不错了,加上训练过程中的淘汰,恐怕能不能留下一万都危险。
虽然忠言逆耳,赵抗还是谦逊地接受了吴璘的中肯意见,但他只是将战斗部队裁减到三万,同时还保留了三万有一定战斗能力的工兵,这样一来魔军不再显得累赘,战斗力更胜从前。工兵的想法令吴璘深受启发,他准备将手下的屯田兵也改成类似的编制。不过吴璘也有些奇怪,他从这支装备粗陋的军队身上,竟然看到了正规军的影子,但又与已知的任何一支军队大为不同,可不同在哪里他却说不出口,于是吴璘更加觉得赵抗高深莫测。
赵抗的第二个请求,便是请吴璘开关接纳六十万随军百姓,如今他们虽被赵抗释放,却被如临大敌的宋军拦在大散关防线以北,等到粮食吃完后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吴璘听说之后也被吓了一跳,六十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至少小半个临洮路已经被赵抗给搞成了无人区……回复过来的吴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赵抗的要求,“臣自镇守川陕以来,虽然于国于民有功,但对那些沦陷区的百姓,却是百死莫赎,现今就当是赎罪吧!”。不过吴璘也并不是纯粹地大发善心,四川被移出了大量百姓,如今人口明显不足,虽然那六十来万北方百姓都是赵抗选剩下的,但能随军行动而不掉队,怎么也不可能是毫无劳动能力的废人。吴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内政工作也占了很大份量,这些百姓在他的眼中可都是钱啊!
六十万百姓可不是小数目,吴璘担心中途出岔子,亲自负责此事,但也足足花了半个月才可以安心将这项工作移交给手下。在此期间,赵抗表示想见识一下天下闻名的“叠阵法”吴璘就安排大散关守将调派一个千人队进行演示。守将边挥旗指挥,边对身边的赵抗解说道,“叠阵法又称垒阵,是我们吴大人首创的天下第一的步兵战法。”脸上神采飞扬,好像那是他发明的样子。
“长枪兵排坐在前,不准站立,强弓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使用神臂弓的弩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臂弓先射;距七十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确实战斗力很强,灵活性也很好,就是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匹,必须想别的办法来争取到布阵的时间……你们练了多久才能投入实战?”赵抗问守将道。
“三年才有小成!”守将得意地说道,在他看来,练成所花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出他们“吴家军”的精锐程度。
谁知赵抗听后却连连摇头,“太长了,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守将原本想说的一句话立刻憋在肚里说不出来了……
观摩结束后,赵抗开始反复思索“叠阵法”的问题,“我手下骑兵数量太少,不可能拿去当路障来用,看来现在只能靠不怕死的步兵以命换命了,这种阵法的威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但好像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
次日赵抗见到吴璘时,发现他面有忧色,以为他是担心百姓入关时出现暴乱,安慰道,“大人勿虑,这些百姓在金人的奴役下都不敢反抗,我稍微一吓便都乖乖上路,绝对都是顺民,不会出什么大岔子的……”
吴璘摇头解释道,“臣担心的不是这里,而是大山之中。殿下的军队将临洮路几乎清空,那些大山里的盗匪不但获得了更多的兵员,而且抢掠的目标也不得不放到我们这一带,想来也令人头痛。”
“以吴大人您的才能,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些山贼吗?”赵抗惊异道。
“山贼历来不好对付,何况这一带的几大山贼实力都不弱,臣如果派出小股部队进剿,很容易遭到伏击。而如果派出大部队,他们则可以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和我们绕圈子,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难哪!”吴璘蹙眉道,“如果只是这样,臣还有把握对付,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罢了。可是这里是两国交界的地带,他们见势不妙的话,只需要撤入金国境内即可。而山地不像平原地带那样进退自如,如果追出国境,被闻讯赶来的金军断了后路,那臣这么多年的辛苦可就都付诸东流了……可要是让他们找上门来,四川太久没打过仗了,百姓很容易惊慌失措,一旦骚乱发生的话,天府之国搞不好会变成人间地狱……”
赵抗见吴璘有些欲言又止,很快便想到他最大的难处所在,那便是他的官军身份。吴璘虽然是一方大员,但地位尚不及当年的岳飞,并没有擅自招安收编大规模盗匪的权力。而如果向朝廷请示,又往往会贻误时机,所以只能以剿为主。可是官军的顾忌很多,打山贼又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拖延时间太长,耗费钱粮过多,会引来朝中的不满,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就吴璘的立场而言,对于山贼,采取不战不和的态度拖着是最好的,反正以山贼的战斗力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损失,但这样一来附近的百姓就遭殃了……
“请问大人可有这些山贼的详细情报,在下搅扰多日,说不定能尽一下绵薄之力。”赵抗沉吟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