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73节

作者:从小不会爬
就在大家以为从此可以摆脱缺衣少食、一路逃窜的苦难日子时,他们却发现要做一个成功的山贼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梁山泊讨生活的渔民为数不少,普遍都有反抗暴政的传统,所以当地早已有了数支渔民武装。虽然质量上远不及他们这些正规军,但是一来强龙不压地头蛇,二来人数上相差甚远,三来石贵他们这段日子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个个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能有多少力气?
这种极度危险的局面,使得石贵迅速冷静下来,他作出了暂时韬光养晦的决定,为此他甚至杀死了一个不听劝阻而要擅自行动的战友,当时真是心如刀割。可他如果不这么做,大家都会因为那个人的冲动而枉死。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石贵他们当起了渔民,好在当地民风纯朴,渔民们都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他们也得以养好伤势并恢复了体力。尽管如此,他们还不能妄动,现在的他们不能冒一点风险,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第三百五十四章 梁山好汉(中)
这段休养生息的日子里,石贵和几个为首的战士都在观察着梁山泊附近的形势和风土。这一带的民众性格淳朴但却勇敢不屈,如果还是照搬赵军那套抢光加强抓的手段,只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要说发展壮大,能维持下去就不错了。如果是赵抗那种逆天之人,也许可以一试,但就石贵他们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当地人最敬佩的就是那些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于是石贵便选定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作为他们的攻击目标,在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除掉了十来个土豪后,他们在当地名声鹊起。
而他们的运气也还不错,正好一千多金军被派来进剿当地几支较大的义军,虽然最终那几支义军借助地形将金军击退,但是他们自己也元气大伤。石贵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集中手中好不容易凑起来的三百多号人果断出击,火并了一支风评最差的渔民武装,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一千多人,也从此在梁山泊水域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石贵并没有急于扩大势力,而是和他的战友们专心训练起那些喽罗来。与此同时,石贵也在努力回忆着当初赵抗和居鹏用兵的点点滴滴,以期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经过整编训练后,喽罗们的战斗力大增,其实石贵他们已经成为了梁山泊一带最强的义军。而这时,由于一些潜伏奸细的挑拨,两支最强的义军之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火并,结果谁也没吃掉谁,却弄得两败俱伤。于是,金军乘虚而入,再次发兵进剿,当地人已经无力抵抗,眼见梁山泊这块净土就要落入金人的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石贵并没有听取部下的建议落井下石。他知道那些义军的头领都是侠义之辈,在梁山泊甚至整个山东的民间都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石贵选好时机,突袭金军的粮草辎重。那些进剿的金军本就以“汉兵”为主,而辎重部队战斗力就更弱,石贵他们轻易便取得了胜利。这样一来,进剿的金军主力便不得不撤退了,那些义军也因此逃过一劫。由于石贵他们的救命之恩,更由于他们此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那些义军首领都表示愿意接受石贵的领导。就这样,石贵的队伍迅速扩大了三千多人,他用正规军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得他们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梁山上消失了数十年的山寨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这时的石贵已经早非吴下阿蒙,他除了自己出任大寨主外,其他的几个寨主之位都让给了原来几个义军的首领,但是负责训练军队、粮草供应以及战利品分配之类的关键职位都交给了自己当初的战友们,就这样,这支武装已经牢牢地抓在了当初那批赵军官兵的手中。那几个副寨主本来对被逐渐架空有些不满,但见到石贵处事公平,重信守诺,而且能力上确实强过自己一截,他们就干脆让贤了。现在梁山泊中除了四寨主是当地人以外,其他五个全是原来赵军的官兵。经过这段相互依靠的日子,石贵和他的战友们如今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但是,兄弟归兄弟,矛盾还是有的,有的矛盾甚至差点使得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山寨土崩瓦解……
当时的问题很多,有些人觉得现在翅膀硬了,不愿再把精力集中在吃大户上,整天嚷着要打金军。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毕竟大家都是见识过名将用兵的,在石贵讲解后,都理解了应该先弱后强,以壮大自己为优先。再加上原来的义军都对金军有些惧怕,要他们依托地形抵抗金军还行,而要他们主动去进攻金军的据点,他们可没这个胆子。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梁山泊还是以吃大户为主,消灭了不少地主武装,实力进一步增强。
于是有些家伙又开始不满一直零敲碎打了,认为应该进攻附近的几个县城。事实上,以当时梁山泊五千多的兵力,确实有打下一个县城的能力,但是石贵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大家的提议。在他看来,打下一个县城收获固然不小,但也必然会引起金军的关注。以梁山泊目前的实力,依靠水泊的保护,击退金军并不难,但是这样一来想要发展壮大就难了。于是石贵“胆小鬼”的名声不胫而走,好在不少战友也都有了明显的成长,尤其是几个寨主都支持他的决定,石贵才撑过了这段难熬的日子。后来不少人都在当地娶了媳妇,有了家庭,都开始珍惜起自己的生命来,便不再有多少人因此事指责石贵了……
以上一些问题都只是暂时的困扰,但有一个问题则一直存在,甚至差点搞得梁山泊四分五裂,那就是战利品的分配问题。石贵开始时入乡随俗,是按照山寨通常的分配方式进行的,但这样一来,好不容易获得点缴获,很短的时间内就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了,根本就没钱招兵买马。一天石贵听一个当地士兵讲起当年梁山好汉的事迹,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鲁,靠的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赢得了百姓的支持。百姓不但暗中为他们通报消息,很多人还直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令起义军迅速壮大。但可惜,他们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还没完全发展成气候就遇到了“内战专家”张叔夜。结果宋江等人兵败投降,后来大多战死在征辽的战场上。
石贵听到这里,突然想到,宋江他们之所以失败,除了不懂韬光养晦以外,队伍带有明显的流寇性质,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是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面对内部腐败、训练不足的宋军时,还能依靠灵活多变的战术连番取胜,但遇到需要硬碰硬的辽军时,他们就显得不堪一击了。但石贵他们现在的情况则全然不同,他们有能力对喽罗们进行严格正规的训练,所以他们如果也用宋江他们用过的策略,效果应该要好得多。石贵之所以打算争取民心,还有个重要原因,由于他们目前的贼寇身份,消息很不灵通,与当初在赵军时根本不能比,这种情况下,如果老百姓能为自己通风报信,那对日后的发展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但是,石贵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第三百五十五章 梁山好汉(下)
宋江起义那阵,山东地带相当富庶,就算把战利品分掉一半,山寨还是能吃香的喝辣的;而经过金军的反复掠夺蹂躏,如今的山东油水严重不足,要是还大量接济百姓的话,不要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能不能温饱都是问题。“替天行道”这个口号喊喊可以,但真要因此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时,那就没几个人愿意干了。
在石贵保证绝不会因此使得大家温饱都做不到后,一部分人的态度松动了,毕竟队伍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出身,基本的同情心还是有的。而他的几个铁杆兄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示了支持,石贵终于可以大胆地推行他的主张。
但是原来那些山寨的人马上就不满了,他们可没那么高的觉悟,位置都让出来了,生活水平居然还要下降,他们实在无法忍受。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秘密串联,意图将队伍拉出去,好在四寨主沈泉当时虚与委蛇,暂时稳住了他们,然后立即派人通知了石贵。
结果梁山泊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并发生了,最后有超过三百人被杀,而且多是骨干,这对兵力有限的梁山泊来说,是很惨重的损失。但是这样一来,石贵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将这支武装力量彻底地抓在自己手中了。而随着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名声在山东民间逐渐传开,他们的力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看着本方实力的不断增强,石贵他们自然是很欣慰的,这说明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得到赵军的任何消息。原来完颜亮自从那次被赵军大败以后,深以为耻,下令管制言论,凡是谈论有关赵国消息的人,被抓住后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而石贵他们的势力虽然不小了,但说实话,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乡下转悠,消息比较闭塞,就更加难了解到这方面的消息了。尽管如此,他们这些人都对赵抗有着极强的信心,并不以为他失败或者出事了。石贵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是金人管制了言论,只要能攻下府县,应该就可以了解到那些被掩藏的信息了,所以大家便更加努力。
在兵力增加到两万以后,石贵终于开始对一直回避的县城亮出了屠刀,目标很自然地选定了附近诸县中最富庶的金乡县。也许是为了首战必胜,石贵居然用牛刀杀鸡的架势派出了上万的大军……
石贵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他这是在故意将声势造大,希望能被赵军的情报网注意到。既然现在他们没办法找到赵抗,想办法让赵抗察觉到他们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石贵实在太累了,想着想着他居然睡着了……
“老大,有大王的消息了!”冲进寨主房间的正是那个在金乡县外发牢骚的年轻头领。
大概是等待这句话太久了,本在熟睡的石贵一下子就惊醒了,“小马,你刚才说什么?”他一把拽住那个头领,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
那个被叫做“小马”的年轻人这时却有些支支吾吾起来,“其实应该说是可能有王爷的消息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原来,从一个逃难的客商那里,有喽罗得知目前沂州正遭到数万大军的猛攻,据说他们用的正是当年赵军使用的黑色骷髅旗。知道这个消息后,“小马”立刻就赶回了山寨,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石贵。之所以他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因为据说那支军队的主帅是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的年轻人,和赵抗的形象完全不符。
“可能是王爷手下的某个将领也说不定,毕竟放眼天下除了王爷,还有谁会用这黑色骷髅旗作为旗帜呢?”石贵显然很高兴,但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万一弄错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于是石贵便派出全名叫马中强的“小马”乔装打扮,前往沂州外围一探究竟。
而石贵很快又想到,不管那支军队是不是赵抗的大军,至少这样一来,金军主力肯定无暇他顾,反正已经开始攻击县城了,不如乘着这个机会扩大战果,将来面见赵抗时的功劳也能多点。于是,梁山泊的万余兵马,很快又掉转矛头攻向了定陶县。
而这时的沂州早已经陷入了激战之中,虞允文亲率八万大军将其团团围困,并毫不犹豫地很快发起了猛攻。按理说,沂州金军数量不少,再加上城内也有能人,并不适宜强攻。但是此次北伐以来,由于一直依赖的高手开门破城法屡屡失败,赵军的大部分将领都开始对攻城有了一些畏惧的心理,而且还在军中不断蔓延。这令虞允文非常不安,所以他就要拿沂州来作为攻城战的教学课,以重新树立大家的信心。另外攻城的架势越猛,金军主力被引出决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当初屡屡奏效的高手开门大法,为什么现在失灵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当初有大量魔门高手随军,而且那时“天罪”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江晨星又收服了众多的邪派高手,可谓人才济济。而现在,魔门的原有高手在赵抗横扫女真本部的战役中损失大半,这次带来的人数有限,形不成集群优势,而且大多肩负护卫重任,不能擅自离开。再说了,就算他们个个甘心赴死,赵抗也不会做出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魔门新一代的高手还得靠他们培养出来呢。而“天罪”经过赵抗完全不计后果的透支使用,如今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大概也就能搞搞暗杀单人的简单任务了。军队之中倒也出了一些高手,可他们虽然武艺精通,但是轻功就实在是不能看,要想悄无声息地潜入城内,简直是做梦。何况这所谓的高手破城法,死的战士是少了,陨落的高手却很多。当初赵军横扫北方看似威风八面,但江晨星收服的那些邪派武林高手已经几乎全部折损殆尽,本来就只能偶尔用用。
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金军当初完全被赵军另类的打法给打懵了,甚至可以说连信心都被打没了,所以当时几乎是一触即溃。而经过布萨忠义的严格训练,特别是泗州之战后,金军对守城战的信心开始建立起来,便很难再有空子可钻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沂州之战
最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金军确实找到了这种攻城方法的破解之道。他们在城门附近的建筑内埋伏弩手,即使对武林高手来说,在五十步内强弩也足以一击致命,何况金军可不会只放一具。大概只有赵抗和江氏姐妹这种超一流高手,可以完全靠着武功在强弩射出的密集箭雨下逃生,而一流高手级别的,只能支撑一小会,根本不足以打开城门,至于更次一点的,那就根本是送死了。事实上,此次北伐中,打那些县城都死掉了五十多个随军高手,现在赵军就算想再用这招,也无人可用了,毕竟护卫和大将都是不能作为消耗品使用的。
沂州城内目前有差不多三万金兵,虽然良莠不齐,但尚可一战。另外,宗亨还从城内百姓中强征了三万精壮登城防守,由于有前车之鉴,他不敢发给他们兵器,宗亨布置给这些壮丁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往城下扔石头……
这样一来,赵军攻城的难度就大了很多,本来在箭石的掩护下强行登城,是极其有效的攻城策略,敌军如果退避,那么赵军便能轻易入城,如果不退,则将有大量敌军被箭石射死砸伤。但现在金军用城内的汉人做炮灰,由于家人被金军控制,他们就算明知是死也不得不往前冲。汉人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愿意为国捐躯的少,而愿意为家人而死的可就要多得多了。更绝的是,这回金军不再用兵刃相威胁,他们将城内居民集中看管,屋外堆满柴火,如果一出问题,放火就是,这同时还不影响他们逃跑,可以说是恶毒无比。面对这种既残忍又无耻的对手,赵抗并不惧怕,因为他比金人更残忍更无耻,可身为君子的虞允文该怎样应对呢?
宗亨只是个勉强排进一流的猛将,是想不出来这种毒计的,这自然是纥石烈志宁的点子了。纥石烈志宁可以说是天生的军人,眼光犀利、足智多谋、狠辣无情,令宗亨自愧不如,所以他干脆主动让贤,将指挥权交给了纥石烈志宁。纥石烈志宁心知目前国家民族面临危机,不可以计较个人得失,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下来。纥石烈志宁在金军中颇有威望,他成为主帅后,沂州守军士气大振,使得本就坚固的沂州城更是固若金汤。
见到金军竟然用百姓作为挡箭牌,赵军的将军们脸色都很难看,孙大鹏等当初纵横过北方的将领甚至建议不要管城内百姓的死活,一口气将沂州夷平算了。但是这却被虞允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他看来,这样做且不说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使他这段时间以来致力于改善赵国形象的努力功亏一篑,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的话,就算攻下沂州城,也得不到赵国最需要的人口,只是多了一个需要分兵驻守,白白浪费钱粮的空城,有什么用啊!
江晨星则提议以轻骑长驱直入,突袭金军薄弱的后方,以图尽快打开局面。但是虞允文认为这样做太过冒险,而且现在金军主力还未出动,他们的后方其实并不算多么薄弱。不过虞允文自己一时也想不出好的攻城策略,他出营远望沂州城苦思起对策来。
常规的攻城方法几乎是肯定没戏的,要是它们很有效的话,中国古代攻城也不会那么难了。但尽管如此,虞允文还是在脑海中将自己所知的古代攻城战例过了一遍。虞允文的眉头愈来愈是紧锁,但当他想到三国时期的战例时,他突然眼前一亮。当初袁绍消灭公孙瓒的最后一战,倒是颇有参考价值,至少,那种攻城方法确实比较难以破解。
当然,在实施这条计策之前,虞允文还是将那些老掉牙的攻城手段逐次用了一遍,一来是为了迷惑对手,二来也是为了给麾下将领上一堂基础攻城课。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赵军这些攻势全部铩羽而归,但纥石烈志宁的脸色却越发地凝重。因为他注意到,赵军的攻势看似猛烈,但一天时间却只丢下了百十具尸体,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难道是那个计策?”纥石烈志宁的脸色刷地一下就变了,他立刻就命令部下驱使百姓做好应对这种攻城术的准备工作。
当天夜里,虞允文便命令万余工兵开始挖掘一直通到城墙下的地道。这个计策很简单,就是将地道挖到城墙之下,然后用木柱撑住。等到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点火烧掉那些木柱,于是大段的城墙便会塌陷,破城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虞允文并不担心金军识破,在他看来,就算识破这个计策,金军也是无法破解的,更别说他这次为了保险,将破坏城墙的长度加到了一里开外。
但是,当赵军满面喜色地看着沂州城大段的城墙坍塌,想要乘势一鼓作气攻下沂州时,金军却变魔术似的取出了大量的木石,迅速将塌陷的缺口给牢牢堵住……
这下连虞允文也惊呆了,这种破解法他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想到金军居然能够做到。因为沂州城并不算很大,一下子要拿出那么多木石,说明金军至少拆掉了城内三分之一的民居。这样一来,城内的很多百姓都因此失去了住所,而且短时间内要做到这些,工程量是相当大的,说明有很多百姓被强制劳动,估计累死的也绝不在少数。在对城内的居民生出怜悯之心的同时,虞允文也对金军主将的果断狠辣与见识过人而暗自心惊。在他印象中,金军主将宗亨虽然久历戎行,但眼前这一切他是做不到的,一定另有高人。想到这里,虞允文心中也开始忧虑起来,看来这次北伐的难度远比想象的更大……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东唐再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