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25节

作者:风再起时
桃树成林,美则美矣,可惜巍峰插天,绝谷深委,峻坂纡迴,实在难行。
灰头土脸到达弘农,盖俊望着残破城墙暗暗感慨。弘农乃旧(秦)函谷关,若由关中控扼此处,则少许兵力即可守住不失,而专注提升国力,战国时无论六国伐秦或五国讨嬴,皆溃于函谷关下,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而秦攻中原,却势如泰山压顶,防无可防。反之,若中原得了此处,则取八百里秦川,如探囊取物,守无可守。
有这么一种说法,传流颇广:西汉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盖俊颇读兵史,自知此论为大谬矣。
汉高祖当年定都长安,理由是关中可以‘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汉初分封异姓王,国有大患,后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以亲王镇守国土,孰料又有七国之乱。汉初的乱局根源就在于朝廷只能控制关中。汉武帝一世雄才,自然有所思量。汉朝之本在关中,关中与关东分界在函谷关,因此,关界东迁三百里就是扩边关中。另,武帝时已非战国格局,大汉国享有九州大地,再无需凭崤函之险、桃林之塞而守,反而需要加强对关东的控制,距离洛阳仅数十里的新函谷关便是为此而生。
奈何口口相传,举世积讹,汉武帝颇具战略意义的举动反成就了杨仆的脸面。
过弘农继续东行,烈日之下走进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的崤函古道,竟颇觉凉意。
古道号称“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由此可知路之险恶。行了足足数日才杀将出来,远远望见一座高十余丈,北接黄河,南连宜阳,越山跨水不知多少里的城关,此汉函谷关无疑,由此处再行几十里,即京师雒阳。
苍头即奴仆,因头包裹青巾,号为苍头。
大人为父亲的尊称。
函谷关一段摘自“上书房行走”的函谷关系列。
第二十四章 雒阳与太学
雒阳!
西凭函谷关,东依嵩岳山,北靠邙山,临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取宛叶之饶。中间伊洛两河穿流。所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典型的王气所锺。苏秦曾言:“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由此可知雒阳土地之肥沃。
“董卓那厮怎就忍心将它付之一炬?”
盖俊心中愤怒难平。
雒阳有城门十二座,西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西门、雍门和广阳门。
因入学手续需至九卿之一的太常官署办理,盖俊等人从广阳门入城。
作为东汉国都,雒阳自然不小,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划分二十四街,虽不如西汉之长安,亦为天下巨城。
入城之后,三人眼睛都不知该投向哪里,街道当真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其中有豪门子弟、官宦人家,又有商贾富豪、仕女小娘、奴仆小厮乃至游儿乞丐。看着整齐的建筑、宽广的街道,道路两旁一排排槐柳,盖俊不禁暗叹古人在城市规划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太常作为九卿之一,官署位于城东,其不仅负责太学事宜,还主管宗庙礼仪,当然不会百忙中亲自接见一位学生,就算这个学生名气很大。话又说回来,当今太常来头颇为惊人,乃孟子十四世孙孟戫,真要比名头一百个盖俊绑一块也没用。
也许孟戫不会太在意“射虎灭蝗”,他手下的掾吏就不能不在意了,办理入学手续时频频看过来,盖俊面不改色,一路行来,他早已习惯了旁人异样的目光。
待一切妥当后,往北行上一段进入永和里,这里是雒阳权贵官员的居住区。
途中路过一巷,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停满了大车小车,约数十乘,人不知凡几,这些人皆为宽衣大袖的儒士。
盖俊心中好奇,下马向不远处一位中年儒士微微一揖,问道:“足下打扰,烦请相告此地为何这般热闹?”
中年人静静打量盖俊,半晌才道:“郎君初入京都?”见他点头方才解释:“此袁本初府邸,吾等皆是慕名而来。”
“袁本初?袁绍?”盖俊恍然大悟,拱手告辞。
袁本初,如雷贯耳……
早在他穿越至此脑中就有袁绍这个名字,很显然他的名气大到没边了,以至于边郡小儿都听说过他。盖俊暗暗给他取了个外号:忍者神龟。袁绍母亲去世,他为母守孝三年,之后又补服父丧三年。所谓服丧,守在坟前,不能穿美服、不能享美食,甚至还要禁欲。想想,一个二十余岁才结婚正值血气方刚之时的小伙子,竟然要禁欲长达六年之久,除了忍者神龟,别的称号实在不足以形容他近乎变态的忍耐力。
通过问路,三人到达马日磾府邸,不出他之所料,扑空了,他今次来只为认认门,留下名刺掉头返回。
太学坐落于雒阳城南郊,从开阳门出来,穿闹市,终抵太学。
太学最早由大儒董仲舒提议,汉武帝创立。创立之初,学生仅五十人。后来规模渐渐扩大,汉昭帝时,增至一百人,汉宣帝时,增至二百人,汉元帝时,增至一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后王莽对太学进行大肆扩张,人数一举过万,魄力看似不小,但和东汉皇帝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东汉太学有学生三万余。
太学乃传授五经之所,《易》有施、孟、梁氏、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共十四位博士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虽然未立博士,但并不禁止学生学习。
石经。
熹平石经。
望着一面面竖起的石碑,盖俊心中惊呼道。
因太学学生繁多,来自各地,师承不同,所受经书难免章句有误,更有私行贿赂太学校书机构而增添书经文字以全私文者。为此,当今陛下在两年前诏令当代名儒蔡邕、马日磾等正定五经文字,由蔡邕以八分隶书书写刊刻于碑以相参检,碑高一丈许,广四尺,共四十六枚。“骈罗相接”,立于太学门外,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卒看守。他在敦煌时就听闻石碑落成之时其观视摹写者,仅车乘便有千余辆,填满大街小巷。
足足两刻才满足猎奇心理,牵马和盖胤夫妇进入太学大门。
能容纳三万余学子的地方自不会小,高低错落的建筑鳞次栉比,足有几千间之多,隐然一城之貌。
道路两旁种满槐柳、竹林,学子三五成群聚在树下避暑、交谈,中间既有总角、束发童子,又有弱冠、而立成人,还有天命、花甲老者,无论年龄若何皆统一穿着玄色方领长裾衣袍。
“没想到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有校服了。”盖俊心里暗暗发笑。
曾经的太学,聚集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满怀理想,不避利害;不畏公开反对朝政;敢于直面天子,上书献言。
一路行来盖俊总是感到学子身上缺少了一些东西,半晌才想到一个词,“朝气”,学子身上缺乏朝气,心叹党锢之祸对太学学风的打击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据说当时宦官足足抓捕了一千余太学生,导致学子至今不敢畅所欲言,三缄其口。可惜啊。
“阉丑乱政……今吾等……解危济难何伯求……天下楷模袁本初……”
盖俊脚步一停,呆呆地望着十丈外一个振臂疾呼,脸部因过于激动变得狰狞、扭曲的年轻学子,受他鼓动,周遭数十同学大声附和乃至欢呼雀跃。
“呃……看来不能一概而论。”盖俊心道,同时默默念着“天下楷模袁本初”,来到雒阳短短一个多时辰他已是第二次听到袁绍的名字了。接着又有些疑惑,“天下楷模不是已故党人领袖李膺李元礼吗?袁绍什么时候继承了李膺的名号?他当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盖俊带着满脑子疑问进入太学署地,办公小吏接过他递来的凭证,待确认完毕,为他测量身材,随后进入后室取来一套长裾衣袍交给他。毋庸置疑,这套校服是免费的。
小吏对几步外一个背身而立的学子道:“公尚,正巧你有空,便由你领他去住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