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57节

作者:猛子
再次,皇帝一直在进行官制、军制、财制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外大环境,唯有如此,皇帝和改革派才能击败保守派,压制既得利益集团,这时候,皇帝和改革派绝不会轻易发动对外战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但皇帝先是西征,接着东征,从西打到东,不惜穷竭国力,这是为什么?难道皇帝和改革派大臣都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人?都丧失了最基本的理智和判断力?当然不是,唯一的解释就是一个,国内的矛盾太激烈了,而缓和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进行对外战争。
什么矛盾如此激烈?修长城吗?长城自战国、秦汉以来就存在,修修补补而已,皇帝不过在长城东西两端的空缺处加了两小段,工程量不值一提。修运河吗?河北永济渠本来是黄河故道,河南通济渠早在秦汉就是连接黄河和长江的水道,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山阳渎)早在春秋吴国时就存在了,至于连接长江和杭州钱塘江的江南河也是一样,春秋吴国时就存在了,秦始皇时期又进行了开凿,这条水道一直畅通至今。皇帝所做的就是把这四条水道加宽加固,工程量也是不值一提,对百姓根本造不成伤害。
无疑,矛盾来自统治阶层内部,来自权贵阶层之间的斗争,来自对中土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权的激烈争夺。这个矛盾早在宇文氏的北周就存在了,很尖锐,甚至引发了历史上的第二次灭佛毁道,结果矛盾激化,宇文氏的北周在击败高氏齐国,在统一大河流域,在夯实了中土统一的基础之后,竟然不可思议的轰然倾覆。
先帝建隋,这个矛盾同样激烈,但好在还有中土一统,而中土一统所带来的权力和财富可以暂时满足权贵阶层的庞大胃口。先帝后期,这个矛盾再度激烈,最终导致了太子杨勇的废黜大案。名义上这是皇储之争,实际上就是执政理念的冲突,国策上的冲突,权力和财富再分配上的冲突。今上继承大统,以大无畏的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旗帜鲜明地向既得利益的权贵集团发动了潮水般的猛烈“攻击”。矛盾激化了,于是西征出现了,东征再继续,接着东征百万雄师毁于旦夕之间,皇帝和改革派就此坠入陷阱,面临万劫不复之危机。
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秦始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秦帝国灭亡了,他败了,胜利者可以肆意污蔑。当朝皇帝也是一样,假如他败了,那么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将来都是他的罪孽。皇帝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出现,于是他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迫不及待地发动了第二次东征。
谁是第一个提出东征高丽之人?是在什么形势下提出东征高丽?东征高丽的策略是形成于大业三年的巡视北疆边地,还是在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西征吐谷浑之后?西征吐谷浑的真正目的,到底是开疆拓土建立武功,还是为远征高丽做准备?
这件事薛世雄知道,薛德音也知道,东征高丽的策略是在财经制度改革之后,是在保守派中坚人物薛道衡被缢杀之后,是在皇帝和改革派大臣重新分配中土的权力和财富之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皇帝下令修缮北疆长城,开凿永济渠,其目的不是打高丽,而是加强北疆镇戍力量,一边加固防御,一边利用水道给北疆源源不断的运送军队和粮草,以防止已经休养生息近十年的北方诸虏再一次联合起来,南下侵掠。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皇帝南下江都,一路巡视,亲自督察财经制度的实施。可以想像,如果这种形势持续下去,各种改革深入下去,几年十几年之后,世家权贵,不管是关陇贵族还是山东江左世家,其权力和财富都将遭到致命打击。改革派和保守派,豪门权贵和寒门新贵,关陇人山东人和江左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谁第一个提出来东征高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东征高丽这种明显错误的国策为何能得到中枢大臣的支持,为何赢得了台阁官僚们的一致赞同?假如这一策略是保守派拿出来的,那么改革派为何不予以坚决反对?假如这一策略是改革派提出来的,那他们在明知改革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倾尽国力远征一个蛮荒小国?
至于第一次东征的失败,更是荒谬到了极致。十二个军,一百一十三万将士,九道齐头并进,水陆夹攻,南北夹击,打一个总人口只有几十万的高丽小国,竟然打败了,而且还是在气候最适宜进攻的时候,更匪夷所思的是,阵亡将士的数量竟然高达三十万,都快赶上高丽小国的总人口了。这是皇帝指挥失误的责任?这是中枢制定的攻击计策的错误?这根本就是一场闹剧,一场由权贵们导演的以伤害无辜将士的性命来打击皇帝和改革派,试图牢牢控制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权的血腥阴谋。
以此来推断,第二次东征,不但会必然失败,而且在皇帝和改革派遭到重大打击,威信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国内局势必然掀起惊涛骇浪。
皇帝和改革派大臣难道不知道?难道连这种最基本的预见和警觉都没有?当然不是,皇帝和改革派愤怒了,他们要下手杀人了。
建立骁果军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骁果军是禁卫军,禁卫军是内卫,内卫掌宿卫侍从。皇帝已经意识到危险,并以建立骁果军来警告居心叵测者,一场风暴就要来临了。
※※※
薛德音的分析和判断让薛世雄陷入了沉思。
老帅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伽蓝正在想着如何进一步说服薛世雄,就看到薛世雄冲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他退出大帐。伽蓝看了薛德音一眼。薛德音看上去很颓丧,低头不语。伽蓝躬身致礼,缓缓退出。
帐内就剩下薛世雄和薛德音。
“元弘嗣是否派人到灵武和朔方一带截查伽蓝的这支马军团?”
薛德音摇头。
“这么说,元弘嗣相信你已经死了?”
薛德音还是摇头。
“在你看来,楼观道和陇西李氏、关中长孙氏为何放过你?伽蓝用什么条件换回了你这条性命?”
“伽蓝推断,今夏或者今秋,楚公要发动叛乱。”薛德音说道,“以某的估计,伽蓝把他的判断当作某提供的消息,卖给了他们。”
薛世雄的眉头皱得很深,老脸上露出惊诧之色,“他很肯定?”
“某认为,他的这个判断应该来自于裴侍郎。”
“所以你毅然随他来到了临朔宫,认为这里很安全,是不是?”薛世雄摇摇头,叹道,“元弘嗣不会相信你死了。陛下身边肯定有他们的人,伽蓝会成为追杀的目标,你也难逃一死。”
“裴侍郎既然知道他们可能举兵叛乱,岂会任由他们杀了伽蓝?”
“伽蓝早就失去了价值,早在伊吾道一战后,他就失去了价值。”
薛德音目露惊色,“这是真的?裴侍郎已经抛弃了伽蓝?裴侍郎不知道这件事?那伽蓝又如何得知这等机密?”
“如果没有你的介入,伽蓝来此不可能重新得到裴侍郎的认可。”薛世雄慢条斯理地说道,“但你来了,伽蓝掌握了惊天秘密,他必能得到裴侍郎的认可。”
薛德音蓦然想到什么,暗自惊骇,“你是说,伽蓝的消息来自陇西李氏,或者来自楼观道?”
薛世雄缓缓点头,“陇西李氏,关中长孙氏,当年都是太子一党。”停了片刻,薛世雄又补了一句,一语双关,“你和你父亲当年与太子过从甚密,也是太子一党。”
薛德音暗自吃惊。当年父亲与杨素交好,自己与杨玄感关系莫逆,正是因为这种便利,暗中为太子蓄积力量,谁知太子还是惨遭废黜,太子一党惨遭打击,同样是因为与杨氏关系好,父子两人逃过了一劫,不过与皇帝的仇怨也就此结下了。参加杨玄感的叛乱谋划,正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某种程度上,换一个皇帝,肯定对薛家有利。薛世雄的这句暗示,表明他知道自己的隐秘,怀疑自己到辽东是别有目的。事实上,自己到辽东来,的确别有目的。
“弘农杨氏倒了,太子余党也未必能赢得陛下的信任。”
“弘农杨氏不会倒。”薛世雄说道,“八百余年的簪缨世家,岂会一夜间灰飞烟灭?倒塌的不过是杨素一系。”
薛德音不得不佩服薛世雄,这个老家伙目光如炬,果然厉害。这场风暴假如刮起来,目标肯定是杨素一系,是杨素死后留在权力场上的庞大的军政两届的门生故旧。杨素执掌中枢将近二十年,深得先帝信任,又帮助今上夺取了帝位,他死后留下来的权利遗产极其惊人。杨玄感之所以敢于谋划叛乱,就是因为自身实力强悍。今日中枢的激烈矛盾,很大一部分源自太子余党和杨素一系联手对抗皇帝和改革派,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关陇贵族,正是皇帝和改革派要打击的对象。
太子余党要做“渔翁”,要挑起皇帝和杨素一系的自相残杀,再往深处延伸,以太子余党与皇帝、与杨素一系的深重仇怨,可能早就开始谋划了。皇帝谁都可以做,只要高踞上位的皇帝能把权利和财富的再分配大权交给世家权贵,那一切都好说。
薛德音把前前后后梳理了一遍,心里已有计较,“你相信伽蓝的判断?”
“他是个天才。”薛世雄笑道,“当年在西土,不管是裴侍郎还是某,都对他超凡的才能赞叹不已。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你知道了‘因’,还推测不出‘果’?”
薛德音思索良久,问道,“计将何出?”
“伽蓝送给某一份重礼,某当然笑纳。”薛世雄望着薛德音,郑重其事地说道,“只是,某能否拿到这份重礼,还需要你的帮助。”
薛德音躬身为礼,“敢不从命。”
※※※
在偏帐中,薛家兄弟和伽蓝也在开怀畅谈,他们谈论的是骁果军。
“事情比你想像的要复杂。”薛万均说道,“虽然你因陛下钦点而来,却未必能加入骁果军。”
“愿闻其详。”
今上继承大统后,为进一步集中军权,遏制和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对军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增加内军,也就是增加内卫(禁卫军)的数量和实力,这样大隋府兵就由十二卫增加到了十六卫,其中外军由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左右武卫等十二卫分领,而禁卫军则由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四卫分领。
禁卫军统帅改为郎将,品秩降为正四品,以方便皇帝和中枢直接控制。外军还是由正三品的十二个大将军和从三品的二十四个将军统帅,正职和副职加在一起总共三十六人,而这三十六人全部来自世家望族。
世家望族实际控制军队,这一局面无论是开创府兵制度的拓跋氏西魏,还是宇文氏北周,乃至于到先帝建立大隋王朝,都未能改变。
今上矢志改革,不遗余力遏制和削弱世家望族对中土权力和财富的占有,首先是改官制,继而改军制,而改军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增强内军数量,牢牢掌控禁卫军。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黑道特种兵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东唐再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