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57节

作者:魔力鸟
“这孩子本事襄阳人,才流落到此地,老身前几日在集市上看他偷吃东西被人打,这才将他带回家中。”王氏在一旁替廖化解释道。
“你真叫廖化?”刘琮关心的不是他如何来的,而是这孩子是不是真叫廖化。印象中廖化七十多岁了还被刘禅派上战场,此廖化是不是那个?刘琮开始在脑海里搜索资料。
三国演义不可信,三国演义里廖化出场是黄巾贼,按照这个算法,184年当黄巾,那岂不是170年出生,而史书记载廖化死于264年,那岂不是活了90多岁。
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未有廖化初为黄巾贼的记载,他刚出场时即为关羽的主簿,而此时应该距离关羽的卒年(219年)很近。另外在《三国志·宗预传》中有这么一段话:时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
宗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以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这里是说,宗预和廖化来找到诸葛瞻,说我们两个已经年过七十了……这是发生在景耀年间的事情,而诸葛瞻摄政后没多久蜀汉就灭亡了,廖化是蜀亡那年去世的,所以他的年龄应该在70岁以上并不是90岁以上。
综上所述可推断,在219年关羽被杀,廖化被俘再装死逃回蜀国时,廖化的年龄应当最多就在30岁左右,即其生年最早当在190年左右,则264年逝世时,廖化的年龄也应是最多75岁上下的样子。那么今年12岁的廖化倒是能对上号。
印象里廖化虽不是一流名将,倒也十分忠诚于刘备,诈降孙权,孙权给他太守之位,他却仍旧思念蜀汉,究其一生也算是忠肝义胆!
不管了,先教导教导,看看是不是那个可造之材!
刘琮于是便对男孩道:“你要是喜欢,我便时常抽空来教你,不过平时你可要认真读书识字,给弟弟妹妹做好表率!”
“那是自然,王妈妈说,这里的孩子我最大,凡事我都要有个做大哥的样子,你就放心吧。”
“乳母,这孩子聪敏,抓紧送他去学堂。”刘琮知道这人是廖化自然不能当普通孤儿培养,但又不明过分偏爱,不然其他人会想不明白,只能先观察观察,如果真是廖化,以后再加大培养力度。
看到刘琮并不反对自己收养孤儿,王氏也松了一口气。
而蔡琳却不断在念叨刘琮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很快这句话也传到了诸葛亮等人耳中,众人无不感叹,如今的二公子刘琮真是心忧天下啊。很快整个江陵都在传诵太守大人乳母收养孤儿,更多的人在感叹刘琮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太守大人有如此心思,真是江陵百姓之福,南郡百姓之福!
很快刘琮便将自己的这句话进行了落实,那边是督促太守府的官员分批给全城百姓中年龄在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发放生活补助。金额便是先前定下的每人五千现钱!
江陵县城内十四岁以下的孩童有近五千人,仅此一项刘琮为之付出了两千五百万现钱!尽管前段时间闹大盗,加上刘琮半强迫性的募捐和义卖让江陵城内某些人颇有微词,但当更多的来百姓拿到来自太守府的补助时,包括哪些被敲诈的大户对刘琮也是高看几分。
毕竟在他们看来几百金子伤不了根本,他们更关心父母官的品行和能力!刘琮此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刘琮也趁机向百姓承诺,今后凡属在江陵城内居住,无论户籍,只要有新生儿出生,便可领到一千现钱和二十石稻谷!这又是一项鼓励生育的政策!
一个成年妇女算上怀孕到产后耽误的工时大概也差不多这个价。刘琮要保证的首先是妇女们不会因为怕误工而不生育,当然也保障了孩子出生以后不会饿死!本来刘琮还想一口气承诺将孩子抚养到十岁甚至十四岁,但考虑到今后时局变幻莫测便只好作罢。
不过刘琮还是向属下官员透露,等到条件成熟,少儿和新生儿生活补助,只要府衙宽裕今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且会根据财力逐步覆盖江陵县的农村甚至整个南郡!这算是给那些少儿家长们一个希望,刘琮当然希望在此政策的鼓励下,南郡百姓掀起一股生育高潮,外郡甚至外州百姓闻讯蜂拥而至。
尽管这是后话,但刘琮的一句名言和一个举动却是真真切切的赢得了江陵百姓的拥护,从来没有哪一个太守能像刘琮这样家喻户晓,百姓几乎个个感恩戴德!
当然今后刘琮考虑的今后主要还是以粮食补助为主,只要自己的军垦区开始产出,粮食应该有剩余!一千现钱和二十石粮食的模式将会被固定下来。因为现钱还有其他的用场!
有了第一桶金,也逐渐平定了民心,刘琮便准备着手在江陵大干!
征兵、屯田、经商、养马、购买兵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划当中……
经商是刘琮和诸葛亮反复斟酌之后觉得可行也是来钱最快的路子,因为荆州七郡相对安宁,再加上刘表与曹操虽然对立但也未彻底翻脸,因此双方地盘上的商贸往来还是有保障的。
刘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拔人选组织一个官方商队,利用南北方的物价差异,尤其是粮食和绢帛的差价来赚取利润,当然商队得由自己选派的士兵护卫。说起商队,刘琮自然想起了涿郡苏双和张世平。刘琮自然没那个精力做张世平,但他希望遇到这类豪商,一来能够赚取钱粮,二来能够得到北方的马匹。
练兵是刘琮费劲心计来江陵,想尽办法弄钱的最主要目的!原本作为一郡太守的刘琮根本不需要亲自操练士兵,手下现在武将已经有文聘、甘宁、魏延、王威和霍峻。这几个人放在整个华夏也算上有名的将军,何况这小小的南郡,区区四五千人!
但正是这四五千人,将来可能就是刘琮整个部队的基石和支柱。为了确保部队忠诚于自己,听命于自己,刘琮决定和这些将来大部分都会成为什长、队长、屯长的人一起训练。而且最关键的是要将后世的一些训练方法教给大家。
抄家、募集加上原本江陵城内吴巨留下的,发完补助之后,刘琮手中现在掌握了将近八千万现钱和二十万石粮食。江陵城军械仓库库存加上缴获的,江陵一战刘琮新增了三百强弩、五百手弩、一千长矛、八百长刀、七百强弓。
弩、刀、矛每件可以武装一个士兵,也算是解决了刘琮的燃眉之急,包括从秭归募集的新兵和两战受降的士兵基本上有了兵器。这也为刘琮开始扩军练兵提供先决条件。
在军队的规模上,刘琮决定遵从汉制,量力而行!
汉帝国兵制,是平素养精兵,辅以郡国兵,临战再招募强壮之士。如,北军五校、三河骑士、羽林军等,这些军中兵卒,最低都有爵位。在大战时,这些士卒就是低级军官。换句话说,汉帝国正规职业军队,培养的都是低级军官,类似于西欧中世纪骑士。
第五十章 凤雏要跑
而郡国兵,就是汉帝国主体部队,养于民间各县城,汉帝国需要征伐、讨逆时,才调遣这些郡国兵。当郡国兵调用紧张时,汉帝国就会根据情况,或是调发精壮,或是调发罪犯等,充作兵员。一般郡国兵为军队主体时,是以汉帝国职业军士为低级军官,若是调发丁壮、罪犯,就以郡国兵为低级军官。
刘琮现在要训练的不是郡国兵,而是精兵,是将来自己征战天下的基础,低级军官们,所以理论课一必不可少!
第一课便是上给文聘、甘宁、魏延等所有将领和曲侯以上的军队领导层面。刘琮先是给他们灌输现代军事训练方法,包括刘琮所熟悉的罗马方阵,以及和谐后世的队列训练。然后要求他们贯彻下去,先进行方阵和队列训练。布置完任务之后,便交给每人一本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至于各兵种的组合,刘琮想放到最后,这也是最难最关键的,可能也只有文聘、诸葛亮等人能够迅速掌握孙子兵法是早有版本,三十六计则完全是刘琮的心血,经过一番总结之后又情人誊抄。并亲自给甘宁、魏延和曲侯以上的将领讲授三十六计。
看到三十六计时,连诸葛亮都不得不佩服刘琮的才华,虽然诸葛亮博览群书,很多就计策在书上也看到过实例,但像刘琮这样精辟、完整的总结出来真可谓天人!
“第一计瞒天过海……”于是甘宁、魏延等人在茶余饭后手中便多了一本书,这是刘琮下令的,要定期考核!考核不过关,就地免职!甘宁、魏延等人虽是头大也不敢不读。
在刘琮看来想要甘宁、等人马上熟读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融会贯通很难,但万事开头难,先记下再说,能不能运用自如就看各人天分和造化了!
除了理论知识,每个将领还有自己的训练任务,刘琮自己则在四千五百人中挑选出两百人单独成营!这两百人是四千五百人当中徒手搏击选拔出来的,身体素质本来就不错,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承受刘琮将来对他们的训练!
于是江陵城的校场内便出现了这么一支两百人的队伍,他们被分为四队!在江陵城内专门的校场内训练。
当然既然是接受刘琮的亲自训练,训练强度可想而知,作为军人,刘琮自然不会让这些人饿着肚子训练。于是这些人便在饮食方面有了特殊照顾。
汉帝国之前,多流行一日两餐,至东汉渐渐流行一日三餐,不过这种“三餐”其中的一餐,顶多算是点心。汉帝国乃至以前,“日出而起,日落而睡”对民众来说,就是辛勤之事。由于民众劳作时间较短,营养消耗少,一日二餐也大略符合当时人需求。古代一日两餐,主要原因并不是物资严重缺乏。
清季,某笔记记载,有圣祖之称的康熙,听闻天下大雪,米价腾贵,曾这样建议:“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若此,则一日不食,足可两食,何其不然也!”
刘琮所带的这二百人可是从精兵之中选出来的兵王,他日也是要派大用场的,自然不能一日两餐,三餐也不够!刘琮根据实际情况把饮食提高至一日四餐,早上辰时初(7点)早餐,中午午时中(12点)午餐,酉时(18点)晚餐,戌时末(21点)食夜餐。
这也让其他没能入选的士兵很是羡慕,可他们哪里知道跟着刘琮训练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运动量大不说,还十分简单枯燥!
手中没有任何兵器,每天的基本训练便是两个时辰的队列训练。接下来便是无休止的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对于能够接受太守大人的亲自训练,这两百人都觉得十分骄傲!
但是枯燥的训练很快就让他们赶到厌烦!因为每天基本上都是这些基础动作!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国色生枭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三国之袁氏败家子黑道特种兵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