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00节

作者:肥鸟先行
接下来的日子,苏泽一边在卫所读书,一边泡在卫所校场练兵。
林默珺确实一个非常优秀的“经验宝宝”,每次和她交流都能让苏泽涨一波兵法的经验,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除了和林默珺交流兵法,还会教授普通士兵识字,每天让他们总结操练的经验。
和冷兵器时代相比,火器时代对于军官的需求更多。
而苏泽本来就是打算将长宁卫的鸟铳队打造成军官团,所以苏泽都是以基层军官的标准来训练他们。
林默珺似乎也看出了苏泽的想法,也会在每天操练完毕之后,和士兵们将如何带兵练兵的心得。
苏泽和林默珺相谈甚欢,兵法经验也蹭蹭蹭的上涨。
加了智力之后,苏泽原本每天读书只能涨10点科举经验,现在每天读书可以涨12点经验。
这么总结下来科举这一类技能确实受到智力的加成,想要更快的肝科举技能,确实要点更多的智力属性点。
苏泽准备接下来的属性点全部都点智力,明年是乡试之年,乡试一般是三年一次,如果赶不上明年的乡试,就要再等三年。
一般童子试过了就是乡试,苏泽要在乡试之前将科举技能肝到lv10,就必须要提高每日读书的效率。
时间不够用啊!
除此之外还有研发火器,修建水利设施,刷医术、骑术、射击等技能,苏泽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依然觉得时间不够肝。
推荐给于宗远的书铺掌柜人选终于定下来了,是经常在宗祠办事的林显亮,在长宁卫大家都叫他阿亮仔。
林显亮也是读书一些书的,之前都宗祠帮着家老阿公处理宗族的事情。
之前林显亮看守芦田,被背山陈氏的族人夜袭打伤了之后,一直都在家中养伤。
为了补偿林显亮为宗族做的贡献,林显亮也分到了一片芦田,就在苏泽的芦田旁边。
因为苏泽没什么时间打理芦田,所以林显亮在养伤的时候也会帮着苏泽打理芦田,之前用来精制盐的干芦苇,就是林显亮割了送到家庙的。
后来苏泽在家祠讲课,林显亮也是听的最认真的,加上他能写能算,确实是书铺掌柜最好的人选。
而苏泽给林显亮介绍这么好的工作,林显亮自然对苏泽感激不已。
今天是六月二十日,苏泽分别给四人写了推荐信,又让林显亮带上了印刷出来的五十份《拍案惊奇》报纸,就由林显扬带队,前往县城报道。
林显扬包裹里还有嫂子陆氏给他缝制的皂色公服,在县城为吏是要自己准备公服的,林显扬感慨还是嫂子想的周到。
这一次七人前往县衙当差做事,自然不能再借宿在别人家里了,家老阿公从家祠拿出一笔钱,让他们在县城租个小院子,等到日后安顿下来再在县城买房。
家人分别各自有不舍,不过能从卫所去县城,总是一件好事,等七人告别之后,长宁卫暂时恢复了平静。
苏泽回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肝技能的生活中。
林显亮拿着推荐信找到了于宗远,于二公子热情的接待了他,亲自带着他去书铺,宣布他成为新任掌柜的。
林显亮听从苏泽的吩咐,将日常的工作交给伙计继续打理。
他在书铺外支起一个书架,将《拍案惊奇》报挂在书架上。
与此同时,黄时行的报纸《文苑新韵》也雕版印刷完毕,这一次他足足印了二百份,都是印刷精美的小册子。
黄时行志得意满,明日就是他士林扬名的日子了!
第119章 抢购一空!
闹倭寇的风波逐渐停歇,南平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不过延平书院和府学倒是赖在县学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经登陆外海,大家都知道东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读书还是太危险了。
不过读书人还都是闲不住的,自从徐士盛死后,城外也没再传出闹倭寇的事情,县城的紧张气氛松懈下来,这些读书人们又开始出城踏青游玩,只不过要多带上几个护卫。
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东的九峰山踏青巡游。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绅,是松江华亭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后来做了贡生后曾经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顺畅后,何良俊辞官回乡专门研究曲艺,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领袖。
不过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书楼都被倭寇烧了,为了避祸这才从松江府南下游历。
陈默群是何良俊的好友,应陈默群的邀请何良俊在南平县暂住了一个月,而何良俊也投桃报李在南平县搞了个戏文征文活动,算是帮着延平府的读书人在全国打打名气。
万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读书人也能在全国读书人那边露露脸。
前些日子闹倭寇,陈山长也不敢出城,最近城外风声逐渐安稳下来,陈山长带着好友出城游玩。
这南平城外九峰山上名胜古迹非常多,此时陈山长和拓湖先生手持竹杖,两人矫捷的攀登九峰山。
身后作陪的是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他们气喘吁吁的在后面跟着。
陈山长举起竹杖,指着山上说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剑阁了。”
何良俊,字元朗,号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问道:“这就是二剑合一的延平津?”
陈山长点头说道:“正是此地。”
“听说化剑阁还有李相公的碑文,现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带元朗兄去看。”
化剑阁是南平县一座名胜古迹,这是一段来自于晋代的传说。
相传晋代名臣张华擅长观星,他观星发现斗牛星宿之间紫气长虹,认为将有神剑出世,佩戴神剑的人可以做宰相。
于是他委托同样擅长星象的豫章人雷焕去豫章丰城做县令,寻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剑。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象也对应地上的位置,斗牛星宿对应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说的就是雷焕在豫章挖出神剑的典故。
雷焕挖出两把宝剑,一说是太阿和龙泉,也有说是干将和莫邪,他将其中一把剑送给张华,自己则留下一把剑。
这时候雷焕的儿子劝说父亲不要藏下宝剑得罪张华,但是雷焕却说晋朝要大乱,张华也会被害,这剑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后来张华果然在八王之乱中身死,那把神剑也不知所踪。
后来雷焕的儿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
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上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
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这件事之后,南平人就在延平津边上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剑阁,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化剑阁上有不少名人题字碑文。
何良俊随着陈默群继续登山,果然见到了一座石碑,两人走到石碑处观看,这就是何良俊所寻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过这位李相公,倒不是当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纲(绍宋里那位)。
看完了李纲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张华、雷煥,雷华的故事交错,突然让人产生了一种古今悠悠的感慨。
陈默群说道:“元朗兄,马上就要到化剑阁了。”
一想到自己被倭寇焚毁的家园,何良俊叹息一声坐下道:
“下山吧。”
陈默群惊讶道:“马上就到化剑阁了,为何要下山?”
何良俊说道:“我想到兰亭集序上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可还能记得我等今日登高?”
陈默群沉默了,他虽然是延平书院的山长,是本地的名人,可是他这样的人物,怕是能载入《地方志》都困难。
何良俊虽然是曲艺名家,但是也没有和吴中四子那样名扬天下,他这样的人也很难写入青史当中。
而能够记录在历史上的,无论是张华还是李纲,这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
雷焕父子跟着名人的故事,也能流传千古。
而自己呢?
何良俊的感慨让陈默群也失去了登山的兴致,他也举起竹仗说道:“下山下山!”
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山长不到化剑阁就要下山,不过也只能乖乖的跟在后面下山回城。
与此同时,黄时行举着油墨飘香的小报,正在等待山长陈默群回来。
为了能一炮而红,黄时行一口气印了二百份的《文苑新韵》,免费赠送给南平县城的达官贵人。
黄公子发行报纸,延平书院的读书人自然要捧场。
《文苑新韵》定价二两银子,那些家中有钱的纷纷慷慨解囊购买,而没钱的穷读书人,也会几个人凑银子买上一份。
这倒也不是单纯为了拍黄时行的马屁,而是《文苑新韵》肯定会成为南平县文坛的盛事,如果不能跟上风,可能会被同学看不起孤立。
混圈子的,自然最怕被圈子孤立。
江南读书人要随身携带那么多的拜帖,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地文化圈子的热点你不知道,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你不参加,其他读书人就会看不起你。
知府衙门后宅,方若兰看着装订精美的《文苑新韵》,翻开第一页看到了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自然是黄时行的戏文了,为了能在士林扬名,这篇戏文是黄时行写好之后,又请了福州府的曲艺名家润色修改后,精心准备的戏文。
方若兰翻看了一下,实在忍不住跳到了下一篇。
用方若兰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篇辞藻华丽,完美符合戏曲格式规范的标准戏文。
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看。
是的,枯燥的剧情,毫无特色的人物,实在是让方若兰提不起一点兴趣。
就这?就这?延平府的学子就这个水平?
方若兰继续翻下去,第二篇文章也是当地知名的士子,这篇戏文和黄时行的差不多,一样的无聊。
方若兰再次打了一个哈欠,下一篇,还是一样的无聊。
再下一篇,更无聊。
实在是太无聊了。
方若兰又从头翻到尾,并没有看到苏泽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遗憾。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黑道特种兵长安风流国色生枭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三国之袁氏败家子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满唐春[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