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96节

作者:韭菜东南生
宋应星辞官之前只是一个八品官,左司直郎是从六品,又在东宫詹事府任职,是辅佐太子的人,算起来等于是连升两级啊。
吴甡皱起眉头:“殿下……”
朱慈烺虽然身为太子,但并没有直接任命官员的权力,即使是东宫詹事府的官员,也必须由崇祯或者是吏部任命,朱慈烺却自己任命,一旦被御史们知道,肯定又会弹劾,所以吴甡忍不住有点担心。
但细细一想,却又明白朱慈烺的用意了。
宋应星要大用,一介布衣可不行,必须给宋应星相应的官职,而且越高越好。但朝中官职太不好任命,毕竟宋应星在此之前,只是一个八品的理司,吏部的作风一向又拖拖拉拉,一个月任命不下来也是常事。
更重要的是,如果朱慈烺恳求崇祯把宋应星任命为朝中六部的官员,隐隐就有干涉朝政,从崇祯手中夺权的感觉,但把宋应星任命为自家东宫的官员,这层顾忌就会少掉很多。
至于御史们的弹劾,根本不用太担心,第一御史们都出京了,第二,一会朱慈烺就进宫,请父皇准许对宋应星的任命,不给御史们出手的机会。
“谢殿下。”宋应星跪倒在地,激动不已,起身之后他向朱慈烺拱手:“殿下,此事要成,非有各地官员的配合不可。”
朱慈烺笑:“不急,在北方地区全面推广是一个长期计划,短时间之内,只能先着眼于京畿地区。”
第189章 南北差异
宋应星恍然:“臣鲁莽了。”
倒不是鲁莽,而是他太激动了,一时没想到那么多,稍微沉思一下,他赶紧道:“殿下,臣虽知晓种植之法,但却没有种子,如今已经是三月初,再有半个月就要播种了,因此需马上到福建或者吕宋岛采购种子!”
朱慈烺笑:“种子之事先生不用担心,我自有安排,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先解决。”
“臣谨听命。”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而农政又是农业的根本,农政之中,又以水利先行,如今连年大旱,水利就更是重要了,不然就算种下玉米和马铃薯,也难有太好的收成。”朱慈烺说。
宋应星很是惊讶,想不到对太子对农业竟然有这么深的理解。
吴甡却不惊讶,太子总是让他刮目相看。
宋应星激动道:“殿下所言甚是!人人都知江南为鱼米之乡,却不知江南虽河流密布,风调雨顺,但农人同样重视田间水利,各种水利设施随处可见。相反,臣从江西一路走来,发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农田水力设施,全在靠天吃饭,如果北方也能兴建水利,纵使有大旱,也不会颗粒无收。故臣以为,天下没有薄田,只有懒汉。”
吴甡做过山西巡抚,对北方水利有很多了解,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言道:“北方并非没有水利设施,各省各地的河道、差不多每年都要修缮的。北方各省的徭役,大部分也都用在了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之上,当然了,最近几年天灾人祸,北方水利确实有所松懈。”
听吴甡这么一说,宋应星便不敢说了。
朱慈烺笑:“先生不必有什么顾忌,但说无妨。”
宋应星这才放下包袱,先对吴牲施了一礼,才继续说道:“老朽与大人有些不同见解,斗胆试论之。北方作物比较抗旱,旱灾多少会有些收成,涝灾却往往颗粒无收,因此北方水利防涝重于抗旱,但如今的形势跟过去已然不同,北方连年大旱,未来几年的旱灾恐怕也不会缓解,因此北方水利必须改变指导思想,从防涝改为防涝抗旱并举。”
吴甡沉思道:“不错,确实应该改。”
宋应星受到鼓舞,继续说:“北方各地中,条件最好的便是京畿地区,京畿地区共有四条河流,纵贯南北,在京畿兴修水利,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京畿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多年来,朝廷一直依赖漕运,从南方千里转运粮食到京畿,一旦江南发生大灾或者是兵祸,无粮可运,京畿就危矣,但如果京畿地区能种植玉米,增产粮食,不但可以节省南粮北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更能改变京畿只能依靠南粮的困局。”
朱慈烺不住点头。
是啊,京畿地区河流那么多,但有灌溉的却几乎没有,那些河水都白白浪费了,实在是可惜。如果兴修水利,将这些河流都运用起来,再配合新型农作物玉米,京畿粮食丰产,达到自给自足,并非完全不可能。
“若京畿成功,便可逐渐向山东山西河南推广。比起京畿,山西陕西更适合播种玉米和马铃薯,尤其玉米和马铃薯都是高产作物,只要推广开来,再兴修水利,纵使大旱,也会有相当的收成。有了收成,饥民们有了希望,也就不会跟着流贼造反了。”虽然快六十岁,但宋应星雄心仍在,说的慷慨激昂。
听到这里,吴甡兴奋的跳起来:“若真能如此,何患建虏不灭?流贼不平?”
不过很快的,他脸上的喜悦就变成了叹息,颓然的坐回去:“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不说玉米番薯百姓们愿不愿意播种,只说这兴修水利,就是难事一件。疏浚河道、加固堤坝都是费钱费力之事,且不能立刻见效,如今朝廷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军饷尚且不足,兴修水利的银两,就更是没有了……”
宋应星也黯然了。
是啊,朝廷根本没钱,拿什么兴修水利?
“不能大规模修建,小规模修一下总是可以的。”朱慈烺接过话语,微笑的道:“我整顿京营,共得了三十万亩的官田,但水利设施已经荒废许久……”
吴甡和宋应星立刻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了。
“宋先生先从京营官田下手,银两和人力都不是问题。”朱慈烺笑。
“臣领命!”宋应星激动的行礼。太子这是把兴修水利的重任交给他了。
《天工开物》有专门的《水利》篇,朱慈烺细细研读之后,发现宋应星的一些看法,非常具有先进性,比工部的水利官员强多了,因此这一次兴修水利的任务,他决定也交给宋应星。
当然了,这并不表示要把工部抛在一边,工部的屯田和水利主事依然是朱慈烺准备借调的对象。
在这之前,宋应星宦海起伏,做过的最大官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理司,虽有报国之心,但无处发挥,想不到年近六十岁,须发斑白之时,竟然迎来了一个大转机,得太子重视,宋应星心中的激动无法形容。
“殿下,兴修水利得征发徭役,如今的情势下,怕是有些困难……”吴甡欲言又止。
兴修水利必然要使用徭役,但大明现在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民力已经非常疲惫了,即便是京畿地区,天下脚下,每一次征发徭役都会惹的鸡飞狗跳。
所以吴甡有点担忧。
太子虽然聪慧高远,但毕竟年轻,征发徭役是顺天巡抚衙门的权力,没有内阁的决意,没有顺天巡抚的执行,谁也无权征发徭役,皇太子也不例外。
“不。不用徭役。”朱慈烺微笑摇头:“先生忘记西便门外的数万灾民了吗?”
吴甡眼睛一亮:“殿下你是想……”
朱慈烺点头:“是的,西便门的粥厂,我已经去过三次了。灾民中虽然老弱妇孺众多,但并不是没有年轻人,粥厂一天只开一次,如果有一天开三次的地方,相信他们一定愿意去的。”
“原来殿下早有安排,臣佩服。”吴甡叹服不已。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笑:“先生过誉了,我就是想给他们找一个吃饱饭的地方而已。”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