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39节

作者:从小不会爬
第八十四章 总体战(二)
“你别忘了,关中无险可守,驻军必然分散,又怎么可能挡得住集中力量的十万大军呢?咸阳城可能防御要强一些,但李牧完全可以分兵袭取附近的郡县,而留下最精锐的一部分作为机动。如果守军出城救援,那么就歼灭之,兵力不足的咸阳即可轻易攻下。若秦军死守咸阳,则赵军大可分兵扫平关中,到那时秦国只剩孤城一座又能坚持多久呢?”赵抗笑了笑,继续说道,“而如果战事不顺,那么赵军的战役目标可由占领改为破坏,以小分队的形式破坏秦国的广大乡村,不用杀戮民众,只需毁掉关中的粮田,来年秦国必然出现大规模的饥荒。那时的秦国人口已经接近千万,不可能再像商鞅变法时让百姓渔猎自救便没事了。如果出现要饿死上百万人的大饥荒,秦国必乱,至少五十年内都恢复不了元气,那么赵国虽然付出了十万军队的损失,至少眼前的危机得以解除。”
“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战术,只是这样做惨无人道,就不怕受到诸国谴责,而被各国合力灭掉吗?”郑南臣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为求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很多,但坚决到了这种程度的,恐怕就只有赵抗一人了。
“春秋无义战,更不要说战国了,其他五国利益不均,是没法联手的。而且秦赵两国两败俱伤,他们其实是最开心的。”赵抗笑道。
“公子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国的情报网远比赵国快速可靠,秘密出兵的消息很难不走漏啊!”郑南臣点头道。
“的确是这样没错,但就算这样,秦军除了调回主力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数十万大军如此远距离的调动,赵国的间谍就算再没用也不至于发现不了吧。那让李牧撤军就是,反正不必在长平一带和秦军对峙,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算赵国没发现,那十万人全军覆没,也比四十万人砸进去要好得多吧!虽然这的确是军事冒险行为,但是却是当时最可行的战术,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赵抗的战略思想融入了古代与现代的智慧,即使是现在的第一人居鹏,和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陆仁,都比不上,他欠缺的,只是实战运用。
“原则上我是反对冒险的,但是如果未来的发展已是必败之局,那么我便愿意孤注一掷!事实上,我先前想到的战术,那时未必没人想到,毕竟那是中国历史上人才最多的时代。但是,他们不敢用,因为一旦失败,后果太可怕,他们宁可老老实实地硬拼等死。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宁可无过而亡,也不愿拿整个国家的命运去冒险争得一线生机。但是你看得出,我与一般人不大一样,若我是赵王,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这样做!”赵抗最后做了总结,也表达了他不愿受任何人掣肘的心声。
“看起来他的野心很大,不过这样也好,普天之下,能够理解我的,恐怕也就他一人了,而他的方法应该也是最有效的……”郑南臣郑重地朝赵抗稽首三次,“从此以后,公子便是在下的主公了,属下此后任凭主公驱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起来吧,心里知道就行了,何必搞那么多形式呢?”赵抗只是淡然一笑,“我还没有讲完呢,先前所说,都是诡道;下面要讲的,才是兵法的正道,毕竟能不冒险,谁想冒险啊?”
“无论多么高明的计策,只要存在失败的可能,便都是冒险,一旦被识破便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那些出名的谋将看似很了不起,但只不过是运气好,没有遇到比他们更加高明的对手而已,我是不会学他们的。真正厉害的谋略,是要对方就算猜出了你的意图,仍然毫无办法,这就是所谓的阳谋。阳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对方确实不可能有办法破解,这种阳谋无疑是最完美的,除非遇到那些极其罕见的情况,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要举例的话,春秋末期晋国为了削弱楚国,派将军到吴国传授先进的战术思想,使吴国崛起,对楚国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从此一直到三家分晋,楚国再也没能威胁到晋国。这一计策,对当时的楚国来说,是无法破解的,因为晋楚实力相近,楚国没有打败晋国的能力;而当时楚国地广人稀,吴国这块没有充分开发的土地对其并无多大价值,就算费力打败吴国反而会得不偿失,所以楚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阳谋逐渐生效。”说到这里,赵抗忍不住笑了,“不过这个阳谋虽然无法破解,但是楚国倒是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针锋相对的,不过今天时间已经不多,我就不铺开了。也就是说,阳谋尽管本身无法破解,但并不是用了阳谋就会无敌,这一点你要牢记。”
“多谢主公教诲……”郑南臣已经不会再把赵抗当做小孩子来看了,事实上赵抗的话确实令他获益匪浅,完全有资格当他的老师了。
“第二层次的阳谋就要稍差一些,对方并非无法破解,只是代价太大他们付不起而已。举例来说,我此前的打法并非无懈可击。如果金人发起狠来,撕毁和议起大军南下追击,我这支成军不久的人马恐怕难以保住。但是他们要是这么做,不但失去信义,更会为了我军这样一个目前的价值还不算大的目标付出不下十万精兵的损失,他们赔不起。毕竟金军水军太弱,不拼上老命,是无力渡过淮河消灭我们的。金国实力大损的话,不光大宋,连西夏都可以对其构成威胁了,这是他们绝不愿意看到的。”赵抗很自然地顺便介绍起魔军此前的战况来。
“不对啊,这和前面讲的那个例子好像没什么区别啊!楚国只要不顾伤亡举国出击,是可以灭掉吴国的,只是得不偿失才没这么做,不是一样吗?为什么算是不同的层次?”郑南臣又有疑问了。
“不,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当时的楚国举国出击,也未必就能灭掉吴国,谁知道晋国会不会干涉?而金国若是发狠,却的确有灭掉我军的把握。第二,就算吴国被灭,晋国这个阳谋的目标还是实现了,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是要令楚国衰弱,至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不是很重要。而我军被灭的话,我那种打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即是说这个阳谋失败了。因为顾忌第三方势力,金人才无法破解这种阳谋,所以此阳谋算是第二层次的,要不然就只能算是第三类阳谋了……”
第八十五章 总体战(三)
“原来是这样,受教了。”郑南臣平静的脸上也隐隐有些兴奋,毕竟赵抗的很多思路实在是太新奇了,令他获益良多。
“第三层次的阳谋就更差一些,对方不能破解的原因只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已。对于我军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你参谋一下,应该就属于此类。我准备下面都沿着淮河一线行动,当地的钱粮和物资全部带走,给当地的百姓每人发给一个月的口粮,让他们逃往南方,你觉得他们会反抗吗?对了,还有一条,杀死反抗者的人,可以得到反抗者的那份口粮……当然,被征入军队的壮丁和他们的家属,待遇会好很多。”赵抗的脸色凝重起来,他当然知道这样做会令很多北方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死在路上,但在他看来这却是最有效的方法,长痛不如短痛,所以他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应该……很少有人会反抗吧!”郑南臣的面色也有些难看,他游历中原各地,对民众的长处和弱点非常了解,“如果所有的居民都奋起反抗,主公的办法便无法推行下去,但是贪生、短视和侥幸心理是大多数人的特性。而那极少数反抗者,则十有八九会被他们的亲戚朋友给出卖……”
“这方法可不是我发明的,金人当初南下时,如果每一个人都奋起反抗,还会有靖康之乱吗?正是每一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活下去,才会导致今天的局面,所以我现在这样做,也算是他们的现世报吧!金国这样的胡人政权之所以能建立起来,也与每个人的自私密切相关,胡人要统治中原,并不需要实力比所有汉人加起来强,只需要强过那些不短视、不怕死、不自私之人的集合就可以了,而且还不必是全部,可是当时的大宋,一千人里面也未必有一个这样的人……除掉了他们,统治剩下的顺民,又有什么难的?对那些人来说,只要大部分人还能苟延残喘,就绝对不会想到抵抗的……”赵抗长叹一声,“我现在的做法,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逼他们抵抗。我宁可堕入地狱,也不愿意看到我们汉人中间,那些正直勇敢无私的人身死族灭,而卑劣懦弱的人却可以混迹世上,在这样的榜样作用下,世上的奴才将会越来越多!”
“主公的良苦用心,他们总有一天会理解的……”郑南臣在赵抗身上看到了理想主义者必然的孤独,“我将来的命运,看来也是这样的啊!”
“他们若能理解,那就不叫百姓了。也许很久之后的未来,全民的素质可以达到那个层次,这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我想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是肯定看不到了。”赵抗似乎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心还来不及呢!”
“做自己想做的事?”郑南臣一直被夹在理想与现实之中难以取舍,但是现在他终于想通了!
“今天就不睡了吧,我再将我的战略讲一下吧。”赵抗这才发现子时已过,苦笑道。
“只要不出现那些极其罕见的突发因素,要想百战百胜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赵抗突然俏皮地笑了一笑,“如今天下纷乱,盗匪猖獗,固然有民不聊生、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因素,山贼难剿也是重要原因。南臣啊,你觉得那些山贼为什么难剿呢?”
“山贼熟悉当地环境,而官兵一来他们就钻山沟,那些只知道鱼肉百姓的官兵怎么可能跟着他们去吃这样的苦呢?”郑南臣以前也随军参加过几次剿匪,对山贼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那么你是说只要官兵不怕苦,山贼就能剿灭了?”赵抗摇了摇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比如老……皇上刚登基那会,大部分的山贼流寇都被岳韩等大将扫平了,可是对于那些山势险要,而物产贫瘠的山区,匪患则依然猖獗,原因何在呢?其实是那些地方的山贼规模小,活动面积大,清剿的成本太高而已。”
“成本……太高?”郑南臣还是第一次听人从经济的角度讲解军事问题,不过细想一下确实颇有道理,“不过那些山贼战斗力有限,遇到稍强点的官军就不得不避让了,翻不了天。”
“那是没人教他们怎么打,山区面积很大,为了便于搜捕,官军必然要将兵力分散,这样贼军就可以获得各个击破的机会,要知道他们可是地头蛇,情报方面要比官军有优势。”赵抗用手比划了一下,“这样一来,随着一次次地胜利,并配合一定的手段转化俘虏,贼军的实力将越来越强,并不是没有变天的可能啊!”
“想不到还可以这么打……”郑南臣低头沉思了一会,突然惊喜地叫道,“属下明白主公的意思了!您是将主营置于敌人难以攻击的地方,而自己则可以随意攻击,因为敌人要守的地方太多,所以防不胜防。在这个大前提之下,积小胜为大胜,由弱变强,直到局势逆转!”
“看来悟性很不错。”赵抗笑着点了点头,“这种打法理论上是无懈可击的,勘称以弱胜强的必胜战法,不过也有几点需要注意。在前中期出战要极为谨慎,因为本方实力弱小,损失不起,一般至少也要有五倍兵力的情况下才能发起攻击,考虑到兵器装备和训练都处于劣势,十倍以上更为稳妥。另外,攻击以获取钱粮物资为优先,因为这些可以转化为兵员和装备,能够迅速用于强化自身;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其次,既可以削弱敌人,也可以积累战斗经验,增强本方的战斗力;攻占地方州县最次,因为前期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固守。”
郑南臣现在已经将赵抗看作怪物了,不然如何解释他这样的年纪居然脑中会有如此奇异的想法,而且还层出不穷?
“不过,只要朝廷发起狠来,派出擅长山地战的精锐部队,再辅以分化瓦解之道,也未必就平不下来。但是还有比山区更合适用这种战法的地方,那就是海外,当然,我是指对付金人。他们的水军很弱,所以若我们在海岛上建立了基地,便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随时可以打金军,而金军却只能被动地等我们上门!”
“高啊!这样一来,只要解决了钱粮的问题,恢复故土只是早晚的事!”郑南臣兴奋地说道,“对了,好像还有一个地方也作为主营可以使用主公的这种战法。”
“说说看!”赵抗看起来很感兴趣。
第八十六章 总体战(四)
“北方的大草原面积广阔又难以辨识方位,将主营置于草原之上,敌军是根本无法攻击到的。而且在草原上可以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出击时也会相当有利,因为速度更快,而且斥候的警戒范围也更大,所以适当地打点硬仗也成为可能,不像其他两种情况下战斗时间稍微拖长一点就不得不撤退了。”郑南臣见赵抗不以为然,又补充问道,“主公您是觉得草原虽大,但主营却是固定的,只要敌军有好的向导,草原地势开阔,难以有效阻滞敌军,主营反而更危险吗?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草原上的蒙古人有一种很容易建造和搬迁的帐篷,称为蒙古包,强度也很不错,也就是说主营是可以快速转移的,所以只要注意警戒工作,并不会出现您所说的危险。”
赵抗笑了,“这东西我倒是真不知道,只是草原上的主营不可能建在水草贫瘠的地带,一定离河不远,所以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找,只不过留意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看来是属下思虑不周……”郑南臣稍微有点沮丧,不过他猛然明白了赵抗话背后的意思,“主公莫非对草原也……?”
“没错,我们不但要收复失地,还要彻底消除胡人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对此我们早已有了全盘计划,但是现在还没到告诉你的时候。”说到这里赵抗突然又笑了起来,“不过由于你的提醒,我还真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吐蕃诸部倒是符合我们的条件,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高原苦寒,人口繁衍困难了。不过只要控制了那里,整个西域都将被完全压制,对我们最后的目标是大有裨益。只是这块从未被外族征服过的土地,该怎么办才能完全控制呢?”
郑南臣想不到赵抗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震惊之下竟然没有注意到赵抗的用词“我们”。自己才投效一天,赵抗便如此信任,这令郑南臣很是感激,但他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敢再谈下去,可赵抗似乎没有放他走的意思。
“别急着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说呢!”赵抗一把抓住告辞的郑南臣,将他拉回到座椅上,“你应该知道了吧,我的军队原先基本都是山贼,难道你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
关于这点郑南臣确实很好奇,再加上也不敢违逆赵抗的意思,便静下心听了下去。
“如果动用官府的力量,由于假意招安实则诱杀的先例层出不穷,山贼在面对官军时必然同仇敌忾,血战到底,这样的话我根本无法收为己用。而以江湖中人的身份降伏他们,性质便只是山贼间的火并,人员损失小而他们也更易服从。这是因为江湖中人与山贼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与官府处于对立面。所以,要将来源混杂的力量整合起来,关键在于求同存异。”讲到这里赵抗也有些累了,但还是揉了揉眼睛,准备将最后的几句话讲完,主要是他训练军队的方法。
在听完赵抗变态的训练方法之后,郑南臣只觉得背脊上凉飕飕的,不过比起训练方法本身,他更惊讶于几乎无人反抗这一事实。赵抗也毫无保留地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这很简单,首先,我的尺度控制得很好,始终只有少数人受罚,因训练致死的就更是极少数,这样便不会出现全体性的暴动。而我一开始分出一半人进行监督,有他们的镇压,受训人员就算全体暴动也只是找死而已,在明知反抗必死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有几个人出来反对我。何况虽然军法严酷,但却非常公平,而且训练出色的还有奖励。当一期训练完成后,他们内部的矛盾已经产生,哪儿还有精神反对我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