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1节

作者:魔力鸟
刘表字景升,山东高平人,他是西汉景帝的后人,比起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他可以说“根正苗红”,他家的经济条件也好得很,至少不用像刘备那样去卖草鞋。身为正统世家大族,刘表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一个政治运动里的“高光”人物。他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学问师承方面也不简单,师父是东汉时期大儒王畅。王畅是东汉后期儒学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中庸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刘表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师从王畅,这一番求学经历,让他成为彼时东汉知识界的才俊,也改变了他以后的命运。
虽然学的是中庸,但年轻时候的刘表,一点也不“中庸”,相反却是个棱角分明的“愤青”。刘表的青年时代,正是汉桓帝、汉灵帝等“昏君”在位的时期,这一时期东汉政治最大的毒瘤,就是愈演愈烈的宦官专权。年轻的刘表,对宦官非常痛恨,他在东汉的最高学府——太学求学时,曾经带领太学生们发动请愿,要求把持政权的宦官们“下课”,还多方奔走,声援那些遭宦官迫害的士大夫们。
尤其是在宦官们准备发动清洗、迫害士大夫的时候,派人到太学清查谁曾与朝中士大夫往来密切,别人都不敢说话,刘表第一个挺身而出,在“名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些早年的经历,让他声名鹊起。在当时,他是著名的“八俊”之一,除他之外,还有张隐、薛郁、王方、宣靖、公绪恭、刘迪、田林7人。这8个人,是当时东汉知识界公认的既有学识,又敢于铁肩担道义的青年才俊,“入围”的条件极高,既要出身名门,又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能位列其中,足见此时刘表声名显赫。
出名是要付出代价的,没做几天“八俊”,清算就来了。公元166年,一直被士大夫揭发的宦官赵津、侯览等人,秘密整理了大量黑材料,诬陷士大夫们图谋不轨。偏听偏信的汉桓帝,随即逮捕了李雍等士大夫,并将这些人称为“党人”,在全国撒网搜捕其同伙,这就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
这场对士大夫们的迫害,前后绵延数十年,遭逮捕的知识分子有上千人。在士大夫中的重要人物落网后,宦官们随即罗织罪名,公布了涉嫌谋反的“党人”名单,刘表的名字赫然在列,堂堂皇族,这下摇身一变成了“钦犯”。好在当时刘表人缘比较好,不但在士大夫中有威望,就连朝中的宦官里也有他的朋友,外加他是皇族,躲了一段时间后,最后被赦免。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过了几年担惊受怕的日子。
这场震撼东汉帝国的大案,影响了刘表的处世观念:激愤救不了国,轰轰烈烈反抗,结果却是灭亡,那么这样的反抗又有什么意义?如果说之前的刘表,只是学过中庸,那么从此以后,他开始理解“中庸”,到他后来纵横捭阖的时候,也一直在奉行中庸之道。
“党锢之祸”后,刘表东躲西藏,侥幸在这场大清洗中幸存了下来。他重见天日,是汉灵帝在位解除党禁之后。这已经是公元2世纪的晚期,刘表的青春时代早已过去,常年的浮沉,让他棱角不再,更加老于世故。“党锢之祸”解除后,刘表先在中央任闲职,他很会打理关系,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和他相处得不错。到了公元190年,刘表终于得到了他一生里最重要的一次任命:出任荆州牧。
这时候的东汉帝国,已经不复当年的“中央集权”,国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前夜。刘表就任的荆州,在当时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之前的黄巾起义,荆州是主战场之一,在战乱中遭严重破坏。董卓之乱之前的两个荆州牧,一个被当地乱民打跑了,一个被南方前来骚扰的部落给杀了。东汉政府此时的局面也很麻烦,权臣董卓从河西进入京城,掌控了朝廷的大权,皇帝成了他的傀儡。
不甘心董卓专权的北方诸侯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发动了讨伐董卓的战争,位于洛阳南面的荆州,也就成了董卓要稳定的后方。刘表之前的一个荆州牧是王睿,在孙坚征讨董卓的时候,因为拒绝和孙坚合作,竟然被孙坚逼得自杀,此时的荆州,也因此陷入乱局了。为了稳定荆州,董卓想到了刘表。
这时候的刘表,已经在东汉朝廷里“中庸”了好多年。“党锢之祸”结束后,他先做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僚,何进因为和宦官不和,企图邀请边将进京诛杀宦官,却被宦官们抢先一步杀害。接着董卓进京,把持大权。刘表侥幸在这场大乱里保住了性命,这期间宦官得势的时候,他不得罪,后来董卓来了,他照样服服帖帖,已经成了典型“墙头草”人物。王睿死后,董卓面临北方各路枭雄的讨伐,需要一个听话的老实人来镇守荆州。素来老实巴交的刘表,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公元190年,刘表来到荆州,这时候的荆州,已经盗贼四起、乱兵丛生,荆州北面的袁术,东面的孙坚、黄祖,都有吞并荆州之心。刘表到荆州后,独自骑马来到荆州重镇宣城,荆州兵乱时,当地有名望的世家大族都在这里避难。宣城的周围,有大大小小数股流贼,城里的人根本不敢随便出门。刘表不顾危险只身前来,在当地面见世家大族,争取他们的支持,其一身是胆,让各位士族们极为佩服,纷纷给刘表出钱出粮。刘表因此有了第一支效忠他的军队,以及两个堪称左膀右臂的将领:崩越和蔡瑁。
有了兵将钱粮,换了别人,就该开打了,但刘表坚持不打,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荆州不能再打仗,也不能再乱下去了。在和崩越、蔡瑁商议过后,刘表采取了“先仁义”的路线,无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还是草寇枭雄,他都以拉拢为主。他拉拢人的方法很诚恳,对荆州当地的叛乱军队,即使是投降后又反叛的,他也非常宽容,欢迎对方再投降。
比如江夏著名的贼寇陈生,起初想和刘表争个高下,被刘表打败后,眼看就要被斩尽杀绝,刘表只身骑马来到陈生大营,最终说服他投降。如上种种,让荆州的战乱日少。同时他还劝课农桑,在荆州当地发展生产,安抚流民,原本一片乱象的荆州,很快就稳了下来。
内部稳定了,荆州的外部威胁却还在。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荆州,在当时是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而这块肥肉的守护者,又是老实人刘表,这让许多枭雄有了吞并荆州的想法。当时北方实力分为“朝廷”和“盟主”两派,所谓“朝廷”,就是董卓把持朝政的东汉中央政府;所谓“盟主”,就是袁术做老大,北方各路诸侯的反董卓联盟。
这两边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刘表来说,都是不能得罪的。刘表也确实做到了两头不得罪,他主动向董卓上表效忠,并且拒绝参加“反董卓联盟”的讨伐大军;对“反董卓联盟”的掌门人袁绍,也是极力巴结,经常搜罗大量财宝相送。他的苦心得到了回报,本来荆州北面的袁术一直想吞并刘表,但是得到刘表好处的袁绍,及时劝阻了袁术。
而北方的董卓,也对刘表很放心,在反董卓联盟势力日大时,更一心拉拢他,荆州,也就暂时获得了和平的环境。在这个和平环境下,除了发展生产,刘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兴文教”。他是儒生出身,对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在荆州各地兴建学校,甚至自己做老师在学校讲课。
当时北方战乱,大批士子南逃荆州,对这些人刘表很礼遇,不但给他们财产和土地,更资助他们进行研究工作。这时期荆州“精神文明”建设很突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荆州学正是在此时形成,后来南北朝文化的交流,也是以此为起点。
刘表的“物质文明”建设更突出。在“恭顺”的外表下,刘表的地盘一直在扩张。他虽然不与北方的各路枭雄为敌,但是对南方的各族政权却毫不客气,用了3年时间,相继吞并了湖南等地大片地区。他用人很有特点,除了礼聘北方文士外,他的麾下各色人物众多,包括当地的土匪、少数民族领袖。如此鱼龙混杂的局面,刘表坚持“用人用其长”,凡是有能力的,一律不问出身,唯才是用。
这在门第决定地位的三国时代,是非常难得的。此间,他还广施“德政”“爱民养士”,尤其这时候荆州外来人口达到高潮,大批北方汉民进入荆州,和当地人相处杂居,刘表将北方移民大部安置在无人居住的山川丘陵地带,荆州经济的发展,也正是从此开始。到了公元192年董卓败亡时,刘表已经有了“土地数千里,带甲之士十余万”。在各路枭雄的眼皮底下,刘表崛起了。
再造荆州的刘表,更有东汉末年大多数官员不具备的品质——清廉。他是一个生活简朴,为官廉洁的官员,多年以来呕心沥血,他的家中竟然连存款都没有。与之对照鲜明的,就是蒸蒸日上的荆州经济。因为刘表的“中庸”,荆州的军民过上了太平日子,鲁肃就曾很羡慕地对东吴孙权说,荆州有千里沃野,这是帝王能够称霸的根本。
刘表不想称霸,他只想中庸下去,过一段舒心日子。在赤壁之战中,他的生活着实很轻松。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反思明亡教训的时候,也曾把刘表拿出来说事,他说刘表“无显著之腻,故荆州自若”,也就是说,刘表因为他的休养生息,给荆州带来了幸福的和平时光。

刘表在荆州的“中庸”,给荆州带来了繁荣,但是他的失败,也是因为中庸而起,原因很简单:这是个乱世。
刘表所处的东汉末期,是一个群雄并起,弱肉强食的时代,你不去吞并别人,结果就是被别人吞并。刘表以“中庸”为策保境安民,这样的政策,在北方实力均衡、相互攻杀不止的时代,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北方出现一个横扫天下的枭雄,这样的政策,是注定会失败的。荆州这个地方,长期以来经济发达,没有北方的彪悍民风,所以刘表虽然有十几万军队,但是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选择和平,哪怕是屈辱的和平,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表只能坐以待毙,在当时,刘表还有另一条路:东征东吴。
虽然东吴在后来成为“三国”之一,但是在刘表生活的年代,东吴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如果刘表能够占有江南,凭借江南和荆州两地的兵马,即使不能统一北方,也完全可以构筑坚固的正面防线,把长江沿岸连成一片。如果这一步成功的话,刘表至少有足够的能力和北方划江而治,就像后来的东晋一样。
特别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的时候,正好是刘表扩张势力的最好机会,刘表却放弃了,他只是想严守边境,结果强大起来的曹操,在击败了老对手袁绍后,转头就给了刘表致命一击。
相较于之前的“用人用其长”,后来的刘表在用人上有很多失误,虽然他手下英雄云集,但许多都和他分道扬镳,还有一些虽和他合作,却面和心不合。我们前面说过,刘表从起家到发家,用人上不看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用人不看出身的刘表,这时却走入了另一个误区——看关系。他重用的大多数人才,无论出身怎样,都有一个共同点:和他有裙带关系。
荆州的人才,要想得到刘表的赏识,要么要和他有亲戚关系,要么就要走他的亲戚们,尤其是他的外戚蔡家的路子,否则是很难得到任用的。刘表的性格也有猜忌的一面,他的猜忌和曹操不同,曹操有时候好卸磨杀驴,刘表更甚,基本是磨没卸,就把“驴”给杀了。比如荆州名士刘望之,因为一次进谏时言语上的冲突,就被刘表当场杀害。到他统治的后期,荆州的人才纷纷活动,要么投奔北方,要么转投西南,很少有为刘表所用的。这样的局面下,刘表又能支撑多久呢!
刘表最大的悲剧,就像王夫之说的,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儒生出身。他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歌手,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因为政治家都需要头脑,反观刘表,其笼络的贵族却大大缩水,可见其驭人之道。
公元207年,一生扑在工作上的刘表,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死,对汉帝国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时候,统一北方的曹操已经大举南下,刘表病重期间,曹操势如破竹收拾荆州的土地。刘表苦心维持近20年的荆州,就这么结束了。当年繁华的局面,在之后荆州的战乱中几乎全部被毁,唯一例外的,就是他开创的荆州学,之后两千年,它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三国大事年表和战争年表
184年2月黄巾起义。
184年10月张角病死。
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89年12月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
弘农王(少帝)卒年15岁
190年2月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192年6月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国色生枭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三国之袁氏败家子黑道特种兵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