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86节

作者:肥鸟先行
按照导师的说法,诗卷不过大唐,词卷不过大宋,大明的文化人只能去玩曲了。
不过这也是导师开玩笑的说法,实际上大明朝的市民经济的繁荣,让艺术从原本只属于上层圈子的诗词歌赋,回归到了百姓之中。
戏曲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南戏起源于浙江,传奇戏繁荣于苏南,南北二京是戏班最多的地方,这些都是经济繁荣的地区,这些剧目也都是雅俗共赏,不仅仅上层习惯,普通百姓也喜欢。
只可惜苏泽的文学只有lv3,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肝“文学”技能的办法,要不然随便从明末汤显祖那边抄一篇《牡丹亭》,就足以名扬天下了。
只可惜现在他的文学只有lv3,脑海中还没有《牡丹亭》这样的长篇作品。
文学这个技能实在是太奇怪了,等级提不上去就抄不到更多的作品,但是没有作品就没办法提升等级,难道这个技能出bug了?
苏泽放弃了抄杂剧扬名的想法,陈朝源压低声音说道:
“苏兄,你知道吗?于家倒霉了!”
“延平卫于家?”
“是啊,延平卫于家的一笔旧账被人翻出来,清军御史抓到了于家的把柄,听说于家已经砸了很多银子买通关系,但是那位鄢大人还不满意,这次于家就算是过关,也要元气大伤。”
苏泽疑惑的问道:“我听说这于家的祖上是追随洪武大帝打天下的旧人,也没有卷入国初的几场大案,他们家族怎么可能是犯官后代?”
鄢懋卿来清军,是为了清除军中那些因为作奸犯科充军的子弟后代,但是于家这种在大明朝也算是根正苗红了,怎么会被鄢懋卿讹诈的。
陈朝源说道:“于家不是罪过是不在国初那一辈,是正统帝时候于家出的一档子事情。”
正统帝?不就是明堡宗吗?
八卦也是人的天性,苏泽也忍不住问道:“于家在正统帝时期犯了事情?”
陈朝源说道:“这可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我小时候就听塾师说过这件事,没想到竟然有人将这件事翻到清军御史那边,这案子可是正统帝亲裁的,于家这次要倒霉了。”
陈朝源也不卖关子,他说道:“苏兄也是出身卫所军户,自然知道世袭军职的规矩,一代中只有有一人承袭军职,其余诸子就算是从军,也得不到军职。”
苏泽点带头,大明朝的世袭军职制度就是如此,一般是嫡长子继承。
比如现在的于二公子,只要等他父亲去世,他大哥就会继承世职,而于二公子除了于指挥使私人给他的财产之外,其余的东西都继承不到。
陈朝源说道:“正统八年,那一任的延平卫指挥使有五子,其中次子于玘为了争夺于家的世袭指挥使一职,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于珮。”
苏泽倒吸一口气,杀兄在大明律中可是一等一的大罪,是不赦的死刑。
“本来这个案子的案情清楚,延平府推官已经定罪,上报刑部就等着勾决,于玘为了求生,五次在法场喊冤,五次在法场上都因为喊冤保住命。”
苏泽彻底傻了,这也能保住命?
陈朝源跟随族兄做状师,对大明律法颇为精通,他说道:
“大明律法中有这么一条,临刑喊冤当重审,所以这于玘喊冤才能五次重审。”
苏泽疑惑的说道:“怎么可能!若是人人临刑喊冤,这大明朝还能处决人犯吗?”
苏泽的“刑讼”技能只有lv1,对于大明律并不精通,他也不记得有这条律法。
陈朝源点头说道:“确实有一条,但是普通官员监刑的时候,根本不会理会临刑喊冤,又或者人犯在临刑前也会被毒哑,根本不给他们喊冤的机会,于玘能够喊冤五次,还是因为他是延平府于家子弟的原因。”
这下子苏泽明白了,临刑喊冤这种条款,根本就是一条律法中的死条款。
这种条款平时根本不可能使用,人犯都是地方官员审的,监斩官也都是本地司法官员,普通犯人喊冤,他们怎么可能理会。
也是因为于家的关系,所以这个于玘才能喊冤重审五次。
“第一次这于玘诬陷另外一个弟弟于瑃杀兄,但是推官重审发现人证物证不符,再次上奏请判于玘死刑。”
“第二次于玘说自己兄长是中了猎人的陷阱而死,但是死者身上没有陷阱的痕迹,推官维持原判。”
“第三次这于玘的母亲李氏花钱请人顶罪,但是顶罪的人一些细节没对得上,被推官再次抓到了漏洞,顶罪之人承认被于家买通顶罪,再次维持原判。”
苏泽已经傻了,这于家祖先玩的真花啊。
“第四次于家向巡案喊冤,说推官诬陷于玘,这巡案亲自潜入延平府查案,查明了于家又是诬告,这一次巡案向刑部上书,请求尽快处死于玘。”
一个正三品的都指挥使,为了给杀兄的儿子脱罪,竟然能发动能量到这种地步。
若不是当时负责案件的推官和巡案都是正直的人,那么顶罪的人已经被处死了,这个案子也就会成为大明朝一桩普通的冤案。
正统年可还算是大明前期,那时候还有推官和巡案这样的正直官员,如今大明朝的官员重新审理这个案子,恐怕这位于玘公子早就已经脱罪了。
陈朝源继续说道:“这前四次重审,已经让于家这个案子名动天下了,第五次那才叫石破天惊呢!”
“哦?第五次于玘又怎么喊冤的?”
陈朝源说道:“于玘称其母李氏之前与一个叫张龙的恶徒勾搭成奸,他的哥哥于珮发现了母亲的奸情。”
“为了保全母亲的名节,于珮不愿声张此事,并准备独自一人将张龙骗出后杀死。但是于珮不是张龙的对手,反而被张龙给谋害了。自己找到哥哥的尸体,但是碍于母亲名节,一直不敢讲出实情,所以被认定为凶手。”
“于玘供认的张龙也被于家买通,官府抓捕他之后供认不讳,而于玘的母亲李氏也承认自己的奸情。”
苏泽彻底傻了,这于玘和李氏真是一对睿智母子,竟然为了给儿子脱罪,编出这样的剧情来。
李氏可是堂堂正三品武将的正妻,是朝廷封赏了诰命的,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大明朝的卫所军队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堡宗不冤。
“后来呢?”
“后来这个案子闹的实在是太大了,正统帝亲自批红勾决了于玘,李氏被剥夺了诰命,那一任的于指挥使也被朝廷革职查办。”
“那和现在于家的祸事有什么关系?”
陈朝源说道:“正统年那一位于指挥使被革职查办,后来用了不少银子才官复原职,后来将指挥使的世职传给了行三的庶子,也就是现在于指挥使的曾祖父。”
“这么说来,于指挥使的高祖父也是犯官,鄢御史抓到这点拼命讹诈于家呢。”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于家这个指挥使职位能不能承袭下去,关键是看这个“犯官”怎么认定了。
如果犯过错被朝廷处罚的都是犯官,那么于家这种情况也要革除世职,还要交出世代领取的俸禄。
而于家祖上这个案子,是经过正统帝亲自裁决的,无论是福州城内的有司衙门,还是刑部那边都有记录,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
也难怪鄢懋卿不再追究长宁卫这样的小卫所百户的麻烦了,有了于家这正三品的都指挥使敲诈,不知道胜过多少百户千户呢。
只能说于家倒霉,摊上了这样的祖宗!
鄢懋卿盯上了延平卫,对于长宁卫这样的小卫所是好事。
没有徐士盛从中作梗,看来交上去二百两银子就能过关了。
人间悲欢不尽相同,于家的痛苦成了长宁卫的喜悦,苏泽默念“功德-1”,看来长宁卫要有一阵子安宁时光了。
也难怪马百户卖药火那么爽快,看来于家正在抛售资产筹钱打点呢。
苏泽又思考起来,在这个时候于家肯定要贱卖资产,那可不可以找于二公子看看,能不能再爆点金币?
这个念头冒出来就无法收回去,长宁卫如今也算是有点余粮了,于家家大业大,贱卖一点东西都够长宁卫吃撑了。
而且于家的祸事人尽皆知,肯定不少大户都等着从于家身上吞下一口肥肉,长宁卫肯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打定主意明日去拜访一下于宗远,看看他有没有从福州城回来,这时候熊岳和林清材也到了宿舍。
苏泽向熊岳说起了买茶树的事情,熊岳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苏泽看到熊岳的精神不佳,身上一股颓然的气息,忍不住问道:
“熊兄,家中可有什么事?”
“有劳苏兄挂心了,家人安好。”
熊岳说着安好,又叹了一口气,这事情在他心中郁结了多时,他干脆说道:
“我是为了茶贡的事情发愁啊。”
“茶贡?”
熊岳是武夷山茶农,他家在武夷山上有一片茶园,也算是地主富农。
熊岳叹息一声说道:
“自从国朝初年定下茶贡,武夷山贡茶一直都是我们茶农最大的负担。”
“每年解送茶叶到两京,路费耗费巨大,一旦贡茶有所闪失,还需要费力打点才能补上,而武夷山茶这些年加贡了两次,我家都快要吃不消了。”
众人都是沉默了,大明朝的名义税赋不高,但是征税成本非常高。
就拿这个茶叶来说,最大的成本不是产茶制茶,而是运送茶叶到京师。
可能朝廷只要一百斤茶,但是运输的时候就要准备三百斤甚至四百斤,甚至还要准备两队运输,就是生怕茶叶运输的时候有什么闪失。
而且好不容易运送到京师,还要太仓库的官员查验品相,若是不合格的茶叶还不算,每次为了贿赂这些太仓库的官员,武夷山的茶园主们也要集资大笔钱。
苏泽读研究生的时候,古代史三座大山,分别是大宋的官制、大明的财政制度和大清的兵制。
想要弄清楚其中一项,非博士生学历不可。
能搞清楚两项的,副教授起步。
三项全通的,那就算是历史学泰斗了!
大明朝的财政税赋制度之复杂,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不过大明朝税赋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征税的成本甚至超过了征的税。
简单的说,就算延平府贡的这个普洱茶,每年五百斤其实也不算特别多,最上等贡茶品质的武夷山茶,市面上也不超过一两银子一斤,困扰熊家的武夷山茶贡,折算成银子也才五百两银子。
而这五百两的银子,也不是熊家一家承担,是武夷山下十几个茶园一起承担的。
这笔钱对于熊家也不算是特别多,可是贡茶本身只是在贡茶这件事上最微不足道的支出。
要将这五百斤武夷山茶送到两京,熊家要和其他的茶园主人亲自送到两京去,而且必须要在限期之类送到,失期间就要问罪。
熊家要花钱请人代役送茶,要多准备茶叶防止路上茶叶损失,送到两京还要打点收茶的官员太监,代役的人一旦出了事情熊家还要赔偿。
林林总总下来,送价值五百两银子不到的五百斤茶叶去两京,全部花费算起来要超过两千两银子。
而这五百斤武夷山茶送到两京又会怎么处理呢?
嘉靖皇帝并不喜欢武夷山茶这种口感醇厚的茶,送到太仓库之后也都是随手赏给皇亲勋贵官员,而且进贡的茶叶种类太多,太仓库每年都要将去年的陈茶销毁掉。
苏泽问道:“今年不是已经贡过茶了吗?怎么熊兄还在发愁?”
最好的茶叶都是在清明和谷雨前后采摘制作的,如今已经六月了,今年的茶贡已经送上去了。
熊岳叹息一声说道:“今年茶贡已结,这些年我们茶农也在布政使司活动,请求将本色征收改为折色银子征收,户部已经准了。”
“这是好事啊!熊兄为何发愁?”
熊岳叹气说道:“改为折色交银是好事,但我们熊家被定了要分担八十两银子!”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衣冠不南渡特战先驱[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奋斗在盛唐铁十字[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李治你别怂小阁老[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护国公[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伐清[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张辽新传[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谍影凌云李逵的逆袭之路[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的师长冯天魁[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重生之颠覆大宋[精校版]辽东钉子户[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金牌小书童[精校版]红色警戒之民国[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我当捕快那些年长安风流国色生枭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异域雄心[精校版]虎狼[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三国之袁氏败家子黑道特种兵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巴比伦帝国[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赝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大宋之天子门生[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浴血逃兵[精校版]锦衣[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清末英雄[精校版]巨浪[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大明国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镇抚大秦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